打造“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的民生幸福标杆区
  • 访谈嘉宾:潘芸
  • 发布时间:2020年6月4日(周四)上午11:00
嘉宾介绍
龙华区民政局局长
访谈内容

  【主持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到,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幸福标杆战略定位。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龙华区在贯彻民生幸福标杆战略定位上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龙华区民政局局长潘芸,为我们详细解答。您好,潘芸局长。

  【潘芸】: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民政是社会兜底保障性的部门,近年来龙华区民政局在打造“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的民生幸福战略定位上做了哪些探索呢?

  【潘芸】:近年来,我局抢抓建设民生幸福标杆重要机遇,在优化民生福祉供给方式方面重点突破,初步形成了“五大亮点”。一是以龙悦居小区为试点探索大型公租房社区化管理模式;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养老方面,龙华区和民治、福城街道分别获批全国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和“示范街道”,观湖街道获评全国首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三是探索打造“党建引领+深耕社区+需求导向”的专业化社工服务模式,建设全国第一家区级社会工作行业党群服务中心,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载;四是探索“一核四元多维”社区慈善模式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相关经验做法受到民政部领导批示肯定,《中国社会报》头版专题报道;五是打造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基地——IC爱创空间,助推残疾人多元化就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主持人】:慈善事业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像您刚才提到的,近年来龙华区将社区慈善模式融入了社会治理体系中,那么“社区慈善”的创新点在哪里?“社区慈善”模式具体是怎样运作的?这种模式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潘芸】:慈善作为救助和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问题的兜底性工作,在社区层面的宣传发动力度偏弱,对基层困难群众“赋能”不足,存在一定的工作局限性。2017年12月,我们推出了“聚善家园”项目,将慈善业态导入社区治理体系,通过社区党委主导,运用慈善的方式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以及社区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参与,盘活社区闲置的物资、人力及场地空间等资源,全方位激发社区活力。该做法应该说在全国走在了前列,真正推动慈善事业向社区化、社会化转型,有力填补了社区慈善领域的空白。

  就“社区慈善”具体运作模式来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讲话精神,构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一核四元多维”公益性慈善工作架构。主要是依托“聚善家园”整体项目,把“人心向善”的精神感召作为核心理念,打造“聚善日”“聚善空间”“聚善义工”“社区基金”四元平台,拓展“慈善+扶贫”等跨部门、跨领域、跨空间的工作维度,推动慈善工作成为社区治理体系的重要一元,目前已基本形成社区化、日常化、规模化、特色化的社区慈善服务体系。其中,“聚善日”是指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日,在全区各个社区举办“公益集市”活动,发动居民参与进来,打造成为社区的“公益节日”。“聚善空间”是社区居民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阵地,在管理捐赠物资的同时,面向社区居民开放,提供“爱心温暖墙”“爱心书架”等50余项服务项目。“聚善义工”主体是社区困难群众,为社区提供“家电维修”等义务服务,将其服务时长量化为积分,可以在“聚善空间”兑换物资,让社区困难群众“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社区基金”由社区党委统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导,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工作站、股份公司及爱心人士合力推动,取之社区反哺社区。

  此外,我们积极推动社区慈善朝着“多维”化发展,创新“慈善+扶贫”模式,在对口扶贫的广西凤山县建设“聚善空间”基地,与本区“聚善空间”资源互通,为当地农产品创造稳定的外销市场,实现“生态进城、资源返乡”,跨空间拓宽慈善工作维度。我们还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发起“爱心篮”项目,将粮油米面等抽检合格食品靶向输送到“聚善空间”,捐赠给社区低保困难群众,实现存量公共资源的循环利用,跨领域拓宽慈善工作维度。

  就“社区慈善”模式取得成效来讲,截至目前,我们已组织开展社区“聚善日”活动1478场次,吸引社区居民和“聚善义工”参与逾25万人次;建设“聚善空间”5家,成立观城、北站、富康、清华、库坑和新澜等“社区基金”6家,龙华“一核四元多维”社区慈善模式获得肯定,《中国社会报》作了头版专题报道,让慈善力量真正成为了社区公益服务体系的一支“生力军”,逐步实现社区资源、社区服务、社区公益力量、基层党心民心的大汇聚。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如何推动和帮助残疾人参与到就业创业中来,我们龙华区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潘芸】: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有效解决我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我们在民治北站社区建立了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基地,引进优秀残疾人创业者、企业、社会组织进驻,还通过打造“智慧残联”云平台,购买残疾人就业促进项目等方式,拓宽残疾人就业途径。

  【主持人】: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残障者就业创业基地这一项目的详细情况?

  【潘芸】: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基地(即IC爱创空间),位于民治街道南源商业大厦一至三楼,是龙华区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场所。IC爱创空间的含义:I既是我,也代表爱;C是Can代表能,也代表残障者、创业者。IC爱创空间,即残疾人也能创业,有爱就无障碍。该基地集残疾人交流平台、心理支持、社区融合倡导、创业就业指导、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六大功能于一体,为残障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基地于2019年9月正式挂牌运营,现已入驻单位16家(涵盖软件技术、贸易销售、外语翻译、儿童教育等),残障员工占总人数的54%。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深圳北站社区考察,对我区残障者多元化就业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该模式基于残疾人身体条件和技能匹配就业,主要有自主创业、在岗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四类。其中自主创业27人,从事软件技术类、电子商务类;在岗就业327人,涉及软件开发、电子技术、行政服务等行业;辅助性就业24人,在职康从事手工创作,包括工艺品制作等;灵活就业9人,从事家政服务等。通过这些举措,为残疾人融入社会、贡献力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主持人】:后期我们有没有一些其他措施,来更好地推动我区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呢?

  【潘芸】:我想主要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深化残疾人创业就业。一是加大残疾人就业帮扶力度。发挥好龙华区残障者就业创业基地的带动作用,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残疾人的就业技能;二是稳定在岗残疾人的就业状态。对在岗残疾人给予就业补贴;三是对其他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可以联合富士康科技集团、科潮达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残疾人专场招聘;四是加大企业录用残疾人可享受优惠政策的宣传,鼓励辖区企业提高残疾员工招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