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8月健康风险提示

来源:龙华区卫生健康局日期:2025年08月06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夏末初秋,气温居高不下,蚊虫也迎来活跃 “旺季”,最新健康风险提示,8月基孔肯雅热、登革热,进入高风险传播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也处于流行季节。这些传染病的典型症状、易感人群和防护重点,每个家庭都该提前了解。

  一、蚊媒传染病

  随着温度升高,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升高,省内多个地市已出现本地基孔肯雅热/登革热聚集性疫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疫情输入和本地传播风险显著增加,综合风险为高风险

  建议市民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每周检查室内外环境积水并及时清理;使用防蚊灭蚊工具,装纱门纱窗,挂蚊帐;外出涂抹驱蚊剂,穿长袖衣物,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清晨/黄昏)长时间户外活动;旅行者非必要不出行流行地区,如需前往高风险地区,提前备好防蚊用品;加强自我健康监测,蚊虫叮咬后若出现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行程史。

  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近期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季节,综合风险为中风险

  建议家长督促孩子勤洗手,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不接触患儿使用过的物品;定期对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进行清洗和消毒;接种EV71疫苗,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孩子的接触史和旅行史,且配合居家隔离治疗。

  风险指数预报信息一览表

病种

风险等级

重点人群

症状

给市民的建议

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

高风险

1.人群普遍易感;

2.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流行区(如印度、巴西、泰国)入境人员;

3.国内疫情流行地区工作、生活和旅游者;

4.频繁户外活动或野外作业者(如建筑工人、农民)。

(一)基孔肯雅热:

1.发热。急性起病,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热程多为1~7天。

2.关节痛(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可为首发症状)。初始为单个或两个关节疼痛,常在24~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可呈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小关节,疼痛随运动加剧。

3.皮疹。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为斑疹、丘疹或斑丘疹,部分伴瘙痒,数天后消退,可伴轻微脱屑。

(二)登革热:

1.发热(24小时可达39摄氏度以上)。

2.“三痛”(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痛)。

3.“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4.皮疹(面部、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

5.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

6.部分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出血症状。

l 清积水、清垃圾。室内外做好环境卫生,主要检查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卫生间、水池、树洞等地,及时倾倒刷洗花盆托盘、空调排水槽、废弃容器(瓶罐、轮胎)等积水。

l 灭蚊虫。可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措施灭蚊,合理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家用杀虫剂如蚊香、灭蚊片、杀虫气雾剂等化学方式灭蚊。

l 防叮咬。做好个人防护,白天外出时(尤其晨间/黄昏)穿浅色长袖衣裤,喷洒驱蚊剂;家居门窗装纱门纱窗,睡觉时挂蚊帐等。

l 旅行者非必要不出行流行地区,如需前往高风险地区,提前备好防蚊用品。归国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前往高风险地区,12天内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l 若出现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类似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行程史。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中风险

1. 5岁以下儿童;

2. 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易感染。

1.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和溃疡。

2.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3.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l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

l 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不接触患儿使用过的物品;

l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l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配合居家隔离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