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家乡的弓村革命先烈周振熙(二)
来源:深圳市龙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0日
周振熙出身于教师,又是抗日时期早期的党员,他正直无私,在本乡很有声望。因此,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他恨之入骨,悬赏重金要取他的头颅,多次对他进行围捕。1942年春节前的一天,国民党顽军又来龙华弓村查封周振熙的房屋,使他一家大小被迫住进了祠堂。4月,国民党顽军一八七师师长张光琼率部进攻游击区军民,遭到痛击。敌人还是不甘失败,发誓要铲平弓村。但周振熙身处逆境仍坚定不移,极力帮助部队解决给养问题。
1943年10月,周振熙和卓凤康一起转移到黄猄坑开辟新区,扩大游击区,他与胞弟周吉、长子周向荣与其他同志一起深入到白石洲、上下沙河一带,分别以教师、商品小贩和中医身份为掩护进行活动,发展党组织,宣传、组织群众,扩大武装队伍,取得了当地人民的拥护。顽军由于捉不到周振熙,便利用伪保长陈德荣逮捕了周振熙的兄嫂妻儿,使他家的成年人无一幸免。周振熙的侄子周其被抓到观澜进行刑讯逼供,伤残甚重;堂侄子周家祥(党员)被逮捕后经受了严刑拷打和监禁;胞兄周凤也被抓去拷打和逼供。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不久,因东宝抗日游击队驻弓村的后方办事处副主任张作铭(兼任弓村党小组组长)叛变,此人投靠国民党后勾结顽军来捕捉周振熙等。于是,国民党军再次包围了弓村,就是在这次激烈的战斗中,卓凤康被捕英勇就义,从此,周振熙失去了一位长期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
为坚决完成对敌斗争,周振熙接任龙华抗日民主乡政府乡长,在县委和后来成立的路西区行政督导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在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团结一切主张抗日、反对内战的仁人志士共同抗日。香港沦陷后,他动员群众,尽一切可能安置部队从香港营救回来的难民及各界人士,为他们提供一切方便。
摘自《龙华革命史话》,中国文史出版社,2022年1月1日出版,P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