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英烈网
无障碍阅读

激战中救出43名战友!回忆起那场战争,孙永迁老泪纵横……

来源: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2日

  认识孙永迁,在疫情横行的三月,第一次采访孙永迁就碰了钉子。孙永迁直言不讳地说:“没什么好说的,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不想接受采访。”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再次拨通孙永迁的电话,也许是被我的执着感动了,他把我请到家里,跟我聊起了那场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

  “自从参战以后,牺牲这个词我一直不愿提起。在那场战争中,我亲眼目睹一个个亲密的战友离我而去,几秒钟血肉横飞就没有了啊!我救也救不活他们!每当我回想起来,就会肝肠寸断……”听着孙永迁的讲述,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涌出来。

微信图片_20200812160002.jpg

  1979年2月17日6点40分,信号员对天空发出3颗红色信号弹,125师炮群对越南炮击,15分钟的火力轰击,吓得敌人闻声丧胆。与此同时,工兵出动,分别在马鞍山300高地东侧的越军前沿障碍物中使用320迫大炮开辟通道,374团特务连工兵排冒死排除1.5吨炸药,抢占水口大桥并架起5座浮桥,125师部队指战员浩浩荡荡挺进越南。

  125师373团为广西边防53252部队、广东53210部队,担任正面主攻。为了打好出国第一仗,125师指挥部考虑到新兵占部队的70%,加上营长、连长、排长都没打过仗,派张副师长进入373团组成师工作组,并派师预备队375团2营配合373团、担任助攻。

  373团指挥部率部队进入弄温山口,沿波安向复和城北侧班占高地穿插。当部队进入谷芳时,发现这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越军在这里构筑许多明碉暗堡,拼命阻止我军进攻。当373团部队沿山谷小路进攻到谷芳西北侧开阔地时,越军三面火力交叉向我军打来。

  第一次进攻谷芳被越军轻重机枪、高射机枪平射及手榴弹打了回来。373团指挥部部署40迫火箭筒和班用轻机枪压制越军,让卫生员迅速抢救伤员和带回烈士遗体。

  孙永迁是7连的卫生员,在生死考验的战场上,他不顾一切往前冲,只想着怎么抢救伤员。一个腹部中弹的战士受伤,孙永迁“咔嚓”一声用剪刀剪掉伤员身上的装具带,熟练地给他包扎好。伤员慢慢地睁开眼:“卫生员,谢……谢你!”孙永迁安慰他说:“同志,坚持一下,我们马上把你送下去。”“不,我还要战斗”,伤员坚持着要爬起来,被孙永迁按住了,“为什么要把我送下去?为什么?”孙永迁沿着部队杀开的血路,就这样一连抢救了5名伤员。

  孙永迁左臂佩戴红十字袖章,脖子上挂着剪刀带,剪刀插在腰带上,右臂挂着药箱,左边装一大兜急救包,腰后面还挂着4枚手榴弹。战斗激烈时,司号员孙建风右腿关节中弹、扑倒在地,他试着要站起来,但右腿像灌了铅一样抬不动。孙永迁迅速跑到他跟前,把他背到一个炮弹坑里止血包扎。然后,孙永迁又出现在另一个伤员面前……

  眼看着一个个战友倒下,孙永迁拉着另一个卫生员罗北典,一如既往地抢救、包扎,再抢救、再包扎,再放到担架上,让担架队抬走。他说,每一个战士的生命都是无比珍贵的,他要尽全力抢救每一个受伤的战友。

微信图片_20200812160008.jpg

  第二次进攻时,373团指挥部用80瓦中波中继台、50瓦中波密码台呼叫水口42军炮群和125师炮群向谷芳开炮。由于谷芳是水口炮群打击死角,遇到很大阻力,只能发起第三次进攻,部队进攻到半山腰时,还是被敌军打了回来。再次进攻,山上越军的阻击比前两次更激烈——不光用轻重机枪扫射,而且用60迫击炮向我军开炮,造成373团死伤一大片,我军被迫停止进攻。

  孙永迁抢救一个又一个受伤的战士,这时,在机枪手田富贵、2名担架员以及其他连的战友中,又有4个倒下了,他们都是中弹负伤。孙永迁不顾一切跑过去,敌人的机枪杀过来,子弹从他头发上飞过,他猛地蹲下一闪,躲过子弹后又奋不顾身地迅速抢救伤员,把4位战友一个一个包扎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战斗持续了近10个小时,暮色笼罩了血腥的战场,孙永迁一时间产生了一种晕眩感。模糊中他听到声响,发现是双腿负伤的通信员刘永明在向他靠近。孙永迁吃力地坐起来,爬过去就要背刘永明。但刘永明说什么也不肯,孙永迁使出浑身力气站起来,强行背起刘永明,在崎岖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当碰到转回来的担架队时,孙永迁已经背着刘永明走了2里多的山路。他刚把刘永明放下就倒在地上了。

  罗北典嗷嗷大哭,大声呼唤孙永迁的名字,才逐渐唤醒了他,这时已经是傍晚6点多。敌人的又一颗炸弹落在我军阵地上,炸伤了7连的3名战士。这时,只见孙永迁不顾一切从地上爬起来,敌人的火力又一次扫射着他。他躲过火力,连续又把3名伤员背到安全的地方进行包扎,并把他们全部抢救过来。到晚上9点多,孙永迁又将7名伤员送到安全隐蔽处,保全了他们的生命。就这样,在敌军火力下奋勇抢救了三个单位的伤员共43名。

微信图片_20200812160011.jpg

  天已经黑下来,侧翼助攻的375团2营报告:40迫火箭筒弹、60迫迫击炮弹已经打完,子弹消耗大半,373团指用电台向军、师两级报告战况。军区前指同意撤回、第二天再战。

  傍晚373团按军区前指命令撤回并通知375团2营一并撤离。怕部队拥挤在山谷中越军追来造成伤亡,373团参谋长指挥部队撤离,直到晚上9点,部队从越南撤离完毕。2月17日373团在谷芳和越军苦战一天。另2路大军125师375团、374团迅速攻下314高地、300高地、马鞍山高地、哥勘高地、独立石山、波街、班盖高地,顺利穿插到复和糖场。

  两团汇合后,攻下巴脱高地、195高地、三丫口高地,顺利打下复和县城及县城周围高地。2月18日上午7点20分,373团一个营带领军区炮一师去谷芳,373团部队用机枪、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压制越军,炮兵快速调整角度,将谷芳越军阵地炸毁,越军高山基本轰成平地。战士们感到大快人心——为373团的伤亡战友们报了仇。

微信图片_20200812160015.jpg

  经过一个月的激烈战斗,大部队1979年3月16日胜利归国,孙永迁随部队回到深圳。1979年9月17日,中央军委授予孙永迁“战场救护模范”称号,并评为一级战斗英雄。1992年,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考察373团。在广州白云宾馆,孙永迁受到江泽民的亲切接见。

微信图片_20200812160018.jpg

  孙永迁出生于湖南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参军来到深圳,在布吉新兵营紧张训练2个月后被分配到军区惠州农场搞生产建设。那时他是3营7连一名卫生员,自打完仗3月16日胜利凯旋后,他一直在373团任职;1977年继续学医,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军医。1997年9月,孙永迁以副团级转业到地方,被分配到深圳龙华区人民医院,成为总务处后勤保障工作的负责人,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他退休。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忠诚,任劳任怨,默默地坚守着平凡的工作岗位。

  孙永迁说:“我算是老深圳了,血与火的洗礼让我变得愈发宁静,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对金钱和权利,我看得很淡。”他觉得人活着就是美好的。现在退休了,孙永迁在家带孙子,享受人间的天伦之乐,追求一种宁静的晚年生活。他说:“我很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对战友的怀念是刻骨铭心的,那种情感谁也取代不了。”说到这里,他的眼睛又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