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龙华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龙华区民政局日期:2025年07月24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党组“第一议题”学习39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开展专题研讨。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龙华区民政局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参访、“我的业务我来讲”等活动17场次。

  (二)完善养老服务,推进“老有颐养”。加快建设龙华区颐养院,完成工程总量的63%。全力做好区悦颐园运营筹备工作。完成137户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提升老人居家生活质量。推动长者助餐服务全流程电子化结算,全年累计配餐12万余份。会同各街道办探访特殊困难老人2294人次。累计完成养老护理员、家庭护老者培训1912人次,全区养老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开展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提升专项活动,激发银发经济消费活力。

  (三)扛起兜底职责,守好民生底线。探索“政府资助+慈善救助”“物质保障+服务帮扶”“部门联动+发展赋能”综合救助模式,有力保障低保、低边、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救助临时遇困人员206人次。加强街面遇困人员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印发《龙华区关于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精耕聚善家园项目,开展公益集市“聚善日”510场,吸引4.9万人次参与,新设社区基金22支,以社区慈善发展助力社区治理。

  (四)推动协同保护,保障儿童权益。数字赋能未成年人个案处置和转介,对重点个案采取慈善救助、心理援助、政策兜底等综合性帮扶措施,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个案长期跟进服务。落实“一人一档”政策要求,常态化做好日常走访排查和重要节日慰问帮扶,扎实开展困境儿童关心关爱工作。打造龙华区“寻星守护”、“心手相牵,共筑美好”等未成年人服务领域“民生微实事”区级示范项目,惠及3532人次。

  (五)关爱残障群体,促进残健共融。及时足额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有效保障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打造集就业、康复、科研、交流为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自强青年融合发展中心,该中心获评第六批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实施残障者“人才森林”培育计划,开展项目孵化培育、学历技能提升等活动30余场。深入实施残障者家庭喘息服务、照护技能提升等援助计划,为123户残障家庭提供4483小时志愿服务支持,项目获评2024年中国助残志愿者首届“阳光助残志愿服务百佳案例”。

  (六)聚焦转型提质,建强社会组织。资助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28个,服务超1.6万人次。全市率先启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百跃计划”,培育十大差异化标杆品牌。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实体化服务阵地“瓦屋”,全年开展活动300余场,服务6000余人次。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做好社会组织年报审查、行政检查等工作,引导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集聚资源与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深圳市龙华区党建引领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入选2024年新华网全国百家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七)提升服务水平,做好社会事务。扎实做好婚姻登记服务,全年办理婚姻登记1.8万余宗。龙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员在全省婚姻登记员和婚姻颁证员技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实施“龙华爱行动”项目,提供全链条婚姻家庭辅导,惠及1.5万余人次。持续加强殡葬服务管理工作,做好重点节日服务保障,推进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扎实推进“双百”工程建设,观澜街道双百社工站入选省级标杆社工站,该社工站“五社联动”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获评“深圳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十佳案例。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高质量实施“老有颐养”行动。谋划好银发经济。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强与发改、科创、工信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共同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鼓励、支持优秀科技企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和产品。继续推动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探索智能监护、适老化产品应用等养老服务消费新场景。建好养老服务阵地。高标准运营区悦颐园,将其打造为全区兜底保基型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样板。优化长者服务站点布局,实现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覆盖率100%。办好惠老实事。加大街道长者食堂建设力度,加强与社会化餐饮机构合作,提供更多更优就餐选择。及时发放高龄津贴和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开展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培训,提升照护技能水平。

  (二)高水平实施“弱有众扶”行动。持续完善综合救助格局。落实“三个一”定期探访制度,通过诉求平台、定期探访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发挥关爱困难家庭社工专业作用,为困难群体提供岗前培训、心理支持等服务。科技赋能提升救助质效。在基本生活救助保障基础上,融合各部门专项救助帮扶举措,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让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只进一门、不漏一人”。加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力度,切实把救助帮扶送到有需要的群众身边。加强街面遇困人员救助。加强日常巡查救助工作,做好极端天气和特殊时间节点街面巡查工作,持续开展“夜间大巡查”、“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行动,做到应救尽救,应帮尽帮。激发慈善活力效能。统筹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积极培育发展慈善组织,加强慈善组织监督管理,推进慈善合规化建设。积极打造“小而美”的慈善品牌项目。

  (三)高起点推进“幼有善育”行动。强化监测预警。做好流动儿童监测摸排,加强对困境儿童生存状况、困境类型的分析研判。指导民政领域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机构及从业人员持续落实“两项制度”。提升关爱服务。聚焦“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及时足额发放困境儿童补贴,做好日常走访摸排。跟进维护困境儿童重难点个案库,充分发挥街道儿童督导员和社区儿童主任力量,强化“一对一”帮扶。实施儿童成长陪伴计划,开展心理关爱、亲子教育、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加强要素保障。用好未保基金,精准高效开展救助。做好基层儿童福利阵地管理,发挥街道未保站前沿服务阵地功能。

  (四)高质效实施“残健共融”行动。帮助残疾人更高质量就业。强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保障,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残疾人稳岗就业。依托IC爱创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自强青年融合发展中心两个阵地,扶持优秀残疾人、优质残疾人团队开设工作室、公司,通过稳定就业或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创业梦想。打造残疾人高素质人才队伍。持续开展残障者“人才森林”计划,提高残疾人多元化技能水平。与高校、企业积极开展合作,推动残疾人工作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强化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龙华区残疾预防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规范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全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助力残疾人友好型城区建设。持续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通过“一户一策”个性化量身打造,便利残疾人居家生活。组织开展无障碍城市建设督导行动、“轮椅上的半天”无障碍体验活动,着力提升全社会无障碍意识。丰富残疾人高品质文体服务。开展“步步为赢”盲人跑团、轮椅跑团以及飞镖等各类体育活动,提高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打造龙华残疾人文化体育特色品牌,积极备战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等重大赛事。

  (五)高站位实施“凝心聚力”行动。以党建强引领。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鼓励社会组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局,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监督促规范。优化登记审批机制流程,规范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完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强化联合执法,深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涉企收费专项整治行动。以品牌助发展。深化“百跃计划”龙华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2.0版,逐步推广福城街道大水坑社区建设社区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试点(“瓦屋”)的成功经验,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水平。支持各街道大力培育孵化、有序发展公益慈善、生活服务、社区事务、文体活动类社区社会组织,组织各类主题交流活动,探索“公益+慈善”与“社会力量社会办”的社区服务模式,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六)高标准实施“暖心舒心”行动。优化温馨和美的婚姻服务。以龙华婚姻文化体验馆为依托,大力弘扬新时代婚姻家庭文化。积极培育“甜蜜经济”新动能,策划开展特色颁证服务。扎实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擦亮婚姻家庭文化建设品牌“龙华爱行动”。深化生态惠民的殡葬改革。弘扬厚养薄葬文明新风,做好清明节、重阳节等祭扫高峰期服务保障和安全管理,持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不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双百”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观澜街道标杆社工站示范引领作用,增强街道社工站兜底民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全区街道社工站提质增效。加强行政区划界线管理。切实做好界线联合检查工作,持续开展区级行政区域界线界桩、街道级行政管辖范围界线界桩日常管理维护。

  (七)高要求实施“挺膺担当”行动。严格落实党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动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高素质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深学细究”大学习、“破题攻坚”大调研、“挺膺担当”大发展、“为民办事”大服务、“关爱成长”大暖心五大工程,深化全员培训特别是AI赋能培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全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抓好安全管理,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的监管,及时排查化解消防、食品等安全隐患,切实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