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我局在市财政局的正确指导下,抓收支、推改革,战疫情、稳增长,较好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以及年度重点工作,蝉联“全国政府采购百强县”荣誉,更是得到了国务院“真抓实干 成效明显”督查激励通报表扬,并获得财政部2500万奖励资金。
(一)闻令而动,全力以赴坚决打赢两大战役
一是坚定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好疫情防控的全方位保障,及时设立疫情防控应急专项经费,全市各区中首个出台经费使用指引,构建防疫资金使用“绿色通道”,加强库款调度,确保疫情防控资金及时拨付,全年疫情防控累计投入近 10 亿元。先后组织全局三分之一人员进驻社区、交通卡点等疫情防控排查一线,勇当非常时期的“逆行者”。二是坚定投身经济恢复攻坚战。主动从政策和经济两方面测算疫情防控对财政的收入的影响,梳理中央、省、市、区出台设计财政支持政策近 30 个,相关条款122 条,研究制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十余项。其中,全市首推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探索政府首购和优先采购本土产品,推动创新产品采购“提质增效”;推出“政采贷”政策,直接给企业“输血”,减轻企业负担;落实租金减免惠企政策,政府物业带动社会业主共同减免租金超过5亿元。
(二)积极有为,以高水平支出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稳定经济运行贡献财政力量。我区2020年全区综合财政支出365.1亿元,支出规模达到历史高点。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力稳投资、稳增长。2020 年全年政府投资项目支出完成 127.2 亿元,在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连续 4 年“破百”,主要用于道路交通、文教卫体、水污染治理、市容环提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全力保市场主体。投入专项资金27.3亿元,增长23.3%。其中,全年安排 14.6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稳经济增长、保市场主体,研究制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十余项,以强有力的举措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安排 12.4 亿元用于鼓励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为辖区培育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持;发放消费补贴 0.51 亿元,促进餐饮、服装、汽车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三)改革突破,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步伐
一是深入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办公费人均支出标准、研究分析课题研究类标准、规划设计类标准、系统开发类标准等十项通用类标准化体系;二是持续推进街道项目预算标准化,加强对街道办食堂经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等关键项目的管理,严控敏感经费,严肃街道绿化管养、垃圾分类、国有储备用地管理等工作经费申请;努力理清区直单位与街道办交叉工作事项,做到费随事转、财权与事权相匹配。三是纵深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重点绩效评价从“一本”预算拓展到“三本”预算,实现全市首个专项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全覆盖;在编制2021 年预算时将全区 24 个新增项目全部纳入事前绩效评估,项目涉及财政资金11.24 亿元,审减金额近 1 亿元;新增建立具有龙华特色的城管、科创两个重点行业个性指标体系,共收录 1,208 项绩效指标;加强事中监控,对预算单位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确保绩效目标和支出进度“双达标”。
(四)强化统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支出督进,制定全年支出计划,倒排全年支出任务,强调要“以支出倒逼工作,用工作来推动支出”,进一步压实单位预算执行主体责任;特别针对专项债资金和中央直达资金制定专门督进方案,密切监控支出进展。坚持过“紧日子”,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基本民生支出,调慢补快,统筹收回各类资金近 6 亿元全部安排用于保辖区建设和稳经济增长,全额收回剩余因公出国(境)经费、会议、差旅和培训等经费合计 1.2 亿元,硬性压减部门一般性经费和执行慢的项目经费 6.5 亿元,推动九大类民生支出完成 199 亿元,增长 11.9%。全年综合财政支出 365.1 亿元,增长 13.6%,支出规模达到历史高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287.8 亿元,支出执行率97%,超额完成 95%的执行进度要求,全市排名中上游,支出有力推动工作开展。
(五)节用裕民,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 年教育投入 75.2亿元,增长 40.1%。全年新改扩建高中学校 6 所、义务教育学校 8 所、公办幼儿园 11所;推动 2020 年公办园增加至 126 所,在园儿童 4.2 万人,分别较2019 年增加 119 所、3.9 万人,占比 50.2%、51.9%,提高 47.2、47.9 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公办园园所数、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双 50”目标。大力支持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以事定费”“购买服务”和“专项补助”相结合的财政体系,对基本医疗服务予以补助,加快推动建设区综合医院、区中心医院扩建及人民医院新外科大楼等工程,全年卫生健康投入 27.2 亿元。坚持“补短板、建场馆、建载体”、保障事业的日常工作需要的财政保障思路,加快满足人民群众的文体需求。为弥补我区文体活动阵地及硬件设施不足的短板,2020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投入9亿元,人均文体支出527元,全市排名第三。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2017-2020年年均增幅达30%,全力保障简上体育综合体工程、龙华文体中心、观湖文化艺术体育场馆、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等文体场馆建设工程投入。
(六)强化研究,全面加强政府债券管理
及时跟进国家政策变化,准确把握债券发行范围和要求,推动 2020 年发行专项债 44 亿元,是 2019 年的 4 倍多,发行成功率 60.6%,在各区中排名第 4,有力保障辖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项债券政策研究,全市率先试点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纳入我市专项债发行范围,共发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债 17.6 亿元。强化专项债重大项目谋划与储备工作思路,加大项目统筹梳理,提前谋划储备,扩大债券项目申报规模。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兼顾债券资金需求与财政承受能力,多环节入手筑牢债务风险防范的“篱笆墙”。
(七)积极作为,推动政府物业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高质量推动汇隆、汇德等已购置产业用房投入使用,通过验楼、收楼、装修、租赁、入驻企业多样性诉求处理等一系列服务,顺利与美团点评、稳健医疗、全棉时代等优质企业签订租赁合同,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知名研究机构也即将入驻。积极推进红山六九七九项目规划展览馆回购,经多次谈判,与开发建设单位就回购价格达成一致。扎实有效精细化政府物业日常管理。全面开展政府物业资产盘点核查,动态管理政府物业资产;有序开展政府物业委托,已完成560处投建类物业、527处公配物业委托。高度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大信花园公配物业违规占用诉讼胜诉,啃下了十几年的硬骨头,保证国有资产权益。
二、“十四五”工作设想及2021年工作思路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牢牢树立“政在财先、以政统财、以财辅政”的政治思维,牢牢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理财思维,牢牢树立“向制度要效益,向创新要发展”的管理思维,高质量组织财政收支,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保持战略定力,为深圳“双区”建设、为龙华“一圈一区三廊”布局,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提质增效”,推动辖区财力的可持续;二是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以财政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财政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坚持深化改革,聚焦“财政支出标准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把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任务落到实处;五是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聚焦“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相关领域风险。
展望2021年,我区财政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宏观层面,一方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广泛深远,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风险加大。另一方面,辖区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发展,打造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引擎,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建成湾区尖兵、国际一流的数字经济先行区等都将对辖区经济发展和财税增收形成有力推动。
面对当前复杂局面,“财力”是关键症结,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巩固、提升、拓展、创新”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具体有三个方面。
(一)进一步深化“先有产业后有事业”认识,着力数字龙华建设,向产业要财力
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贯彻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从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下功夫,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着力促进科技创新,坚持有产业才有事业,健康的产业结构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要继续扩大对产业的引导与扶持,以打造“数字经济”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投入力度,保持产业发展投入强度。全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紧抓“双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的历史机遇,用好宝贵时间窗口,及时掌握专项债发债政策变化,尽可能的利用地方专项债,探索境外发债的先行先试。探索政府物业管理新定位,由政府物业产权产籍管理,向政府物业开发、持有、运营全链条管理转变。高质量供给产业空间,加快推进清湖文化产业园、龙华传媒科技产业园项目,为数字产业落地提供“沃土”。
(二)进一步深化辖区财力中期规划研究,着力市区体制建设,向体制要财力
我局将深入调研第五轮财政体制下的财政运行情况,围绕市委在特区建立四十周年以来提出的发展目标、辖区“十四五”规划,紧扣强区放权、权责统一、财随事转的原则,进一步厘清市区两级事权、支出责任,提出与辖区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建议,着力解决体制性问题,利用体制“撬动”产业发展,共同提升市区两级财政对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中长期保障能力。
(三)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着力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向管理要财力
财政是管综合平衡、管长远的工作,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在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释放活力上下更大功夫。深入普及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按“绩效管理环节+具体预算支出类型”模式,研究出台事前绩效评估、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体制,提升评价质量。民生投入要提质增效,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加强重点民生领域支出标准化建设,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提升部门理财用财能力。加强支出政策风险评估,注重政策的绩效评估,研究建立政策退出机制。大力推进全区“智慧内控”,逐步形成管控节点突出、归口管理规范、业务流程清晰的内控机制;打造我区“智慧财政”,运用科技信息手段,重塑财政资金运行流程,挖掘提升财政大数据分析,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