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建议提案办理复文 > 市级建议提案办理复文公开
龙玉峰等11位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动龙华中心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推动中央活力轴等结构性空间的全线贯通,尽快开展大和村片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建议
(一)工作背景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在都市核心区以外,集中力量打造龙华等8个城市功能中心,形成市域范围内布局相对均衡、功能差异化、分工协作的多中心空间格局。龙华中心包括龙华区观湖街道和福城街道东部,与平湖中心共同构成带动深圳中部向北发展的城市功能中心,与东莞临深地区共建深莞区域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以鹭湖新城为核心,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创新产业,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二)已开展工作
在《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指引下,龙华区编制《龙华中心区空间规划研究》,将龙华中心区发展定位为深圳都市圈战略支点、湾区数字经济创新中枢、生态宜居型绿美智城,将形成“一轴(中央活力轴)、一廊(观澜河生态廊道)、五片区(总部研发、公共服务、枢纽创新、滨水住区、中轴活力)”的空间格局。
为加快推动中央活力轴等结构性空间的全线贯通,龙华区还开展《鹭湖科技文化片区东西轴线城市活化设计研究》,提出以绿色生态轴打造可呼吸的山水城区,以都市活力轴打造包容开放的中央活力区,以智慧数字轴打造数字赋能的先行示范区,营造出茜坑水库与樟坑径森林公园之间十公里的复合功能轴线。现积极推动该研究内容纳入《龙华区“山海连城计划”概念城市设计实施方案》及《龙华中心区空间规划研究》,成为龙华中心区空间骨架核心。
大和村片区作为龙华中心区中央活力轴上的关键区域,是推动中央活力轴贯通的重要节点之一,该片区现状用地以城中村、老旧工业区为主,与中心区功能定位不符,缺乏公建配套,无法承担北部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职能。大和村片区正在开展统筹实施规划研究,从规划、土地等方面对该片区实施提出建议,推动片区共同开发。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加快开展大和村片区实施研究,全力推动龙华中心区中央活力轴全线贯通。
二、关于“全面强化规划统筹引领,创新土地整备模式”的建议
(一)工作背景
2020年以来,龙华区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按照“集中连片、产业主导、补齐民生”的原则,举全区之力开展大地块土地整备工作,坚持站在全区的高度,大格局、大视野开展大片区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格局,实施跨社区、跨街道统筹,实现人、城、产深度融合。
(二)已开展工作
在鹭湖片区开发建设方面,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22号线鹭湖片区建设实施,结合现状情况,将观湖街道观湖北产业片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龙华区国际医疗器械城产业片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和观澜-观湖街道牛湖大水田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等3个项目,超1平方公里土地纳入深圳市土地整备计划,为轨道交通实施,鹭湖片区建设提供空间保障。
在创新“片区统筹+弹性留白”机制方面,当前,土地整备规划仅针对项目留用土地及涉及的公共利益用地,收储用地规划由规划部门开展,在编制项目留用地规划时,土地整备部门会对收储用地进行统筹考虑,但不编制规划内容,后续规划部门可对收储用地开展规划研究。此机制可在确保留用土地基础上,收储集中连片用地,用于后续城市开发建设,切实解决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保障用地空间。
在留用地“异地集中安置”统筹模式方面,根据《深圳市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管理办法》,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可将不超过3000平方米的国有未出让土地纳入留用土地选址范围。可探索将项目内零散经营性用地进行收储,结合周边已入库土地,形成连片用地作为下一轮大地块项目的留用土地选址地块。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进一步总结大地块土地整备工作经验,形成可复制可参考的实施范例,并积极与市有关部门进一步探索土地整备政策新机制。
三、关于“优化提升轨道布局,加快推进区域骨干路网建设”的建议
(一)轨道布局相关工作
1.工作背景
轨道交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龙华中心区位优势,促进用地开发和产业升级,是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龙华区现状对外已运营轨道包括地铁4、5、6、10号线,无城际轨道。现状地铁线路可实现龙华与福田、南山、前海、罗湖、龙岗坂田、光明、宝安松岗等区域的联系。
2.已开展工作
为优化提升轨道布局,加快推进区域骨干路网建设,龙华区正在加快推进轨道交通22、25、27号线征拆工作,有力保障了轨道五期工程31个站点及2个车辆段全面进场施工。同时,龙华区在都市圈新型城镇化、新一轮市区两级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结合城市定位、空间结构、功能体系和产业布局,提前研究谋划龙华区轨道交通网络方案。在市规划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龙华区规划轨道网络可有效支撑龙华区发展,实现龙华区与各市级中心的快线联系。
3.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龙华区结合全市近期轨道建设规划调整契机,争取更多轨道线路资源布局龙华,进一步提升龙华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加快构建“枢纽布局均衡、空间结构支撑、中心能级领先、交通走廊匹配、适当预留弹性”的龙华轨道交通网络;二是市交通主管部门将按照《深圳市2025年轨道交通建设责任书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各项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督促沿线各区政府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建设单位加大资源投入,加快推进轨道工程建设。
(二)高快速路网实施
当前龙华区对外交通通行能力仍存在短板,现状主要依托梅观高速路、机荷高速等既有通道承担跨区交通功能。未来将实施龙澜大道北延、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清平高速北延及观光路快速化、石清大道等重点高快速路网项目,将有效提升区域交通承载能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龙华区积极推进规划衔接、征地拆迁等关键环节,目前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实施。
1.关于龙澜大道北延至松山湖事宜
为支撑深莞先进制造业走廊,促进深莞融合发展,切实加强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间的交通联系,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通道规划方案》研究,并根据有关工作部署,启动建设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通道(南光高速北延、光侨路北延),建成龙澜大道北延段,通过新围立交与外环高速-龙大高速转换,在路网层面强化龙澜大道与松山湖的联系。市交通主管部门后续将根据片区路网运行情况进一步深化龙澜大道继续北延至松山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2.关于梅观高速公路(清湖立交至观澜主线收费站)市政化改造工程
该项目南起石清大道,北至观澜主线收费站,道路长度约7.264km,主线维持现状,沿线新增辅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综合管廊等,部分节点新建互通立交。项目已取得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的方案设计审查意见书,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下一步龙华区将积极协调市交通主管部门加快推进该项目。
3.关于清平高速北延工程
该项目起点位于金龙立交收费站,在观澜街道向北上跨平大路,沿观澜环观南路平行高架,跨高尔夫大道、三号路,终点至清平高速公路塘背收费站项目,全长约4.5公里。目前,市交通部门正在加快建设中。
4.关于观光路快速化事宜
根据《深圳市干线道路网规划(2020—2035年)》,规划外环快速局部线位在龙华区沿观光路敷设,目前外环快速处于规划前期研究阶段,暂无相关建设计划。下一步,市交通主管部门将积极开展前期谋划工作,为后续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四、关于“龙华中心建设35公里骑行环线,并推动三条区域性骑行线路贯通”的建议
(一)工作背景
龙华区高度重视35公里骑行环线建设,为保障项目高质量实施,龙华区持续深化市区联动机制,积极对接市交通、城管等部门协同推进区域性骑行线路建设,着力构建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在市级休闲骑行道的统筹指导下,结合龙华中心区的规划实施,龙华区谋划了片区内35公里骑行环线,将依托省立5号绿道、观澜河碧道、牛湖水碧道,串联中央活力轴、茜坑水库、鹭湖公园群、观澜古墟等景观节点。
(二)已开展工作
1.整体规划统筹方面
为深入贯彻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工作部署,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和休闲健身需求,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联合有关单位编制印发了《深圳市休闲骑行道专项规划(2025—2035年)》《深圳市休闲骑行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其中龙华区休闲骑行道属于中部山海骑行大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穿梭于城市、山林、河流间,向西通过长岭陂水库、环西丽湖碧道、大沙河生态长廊连接深圳湾,向南通过观澜河、梅林关片区连接福田中心区,向东通过樟坑径山廊、甘坑连接龙岗骑行线路。
近期(2025—2027年)龙华区以贯通中部山海骑行大环及茜坑水库骑行环为主要任务,重点将推动连接观澜河、坂田河(龙华段)、油松河、民治水库、新彩极限公园、牛咀水库、长岭陂水库、阳台山森林公园、茜坑水库、观澜森林公园、白花河的中部山海骑行大环贯通;打造串联九龙山数字城、鹭湖中心城、大浪时尚特色小镇、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重点区域的龙华特色休闲骑行道,进一步完善骑行服务驿站等配套设施。远期到2035年,龙华区重点推进樟坑径、民治水库等关键节点建设连通,形成超百公里的区域休闲骑行道网络体系,充分融合“三面环山、一水润城”的独特生态禀赋,打造龙华区环山贯水、文化艺术的特色休闲骑行道。
宏观规划研究方面,龙华区正在开展《龙华中心区空间规划研究》,立足现有建设基础,从“三生”融合发展、更新整备路径、山河湖地资源利用等多角度研判,识别发展关键节点与关键项目,同步开展《龙华中心区实施行动方案研究》相关工作,将中央活力轴、梅观高速公路(清湖立交至观澜主线收费站)市政化改造工程及骑行道系统建设纳入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实施推进方案及行动策略,以点带面推动龙华中心区高质量建设,助力龙华区南北均衡发展。
2.关于三条区域性骑行线路贯通
西部骑行环线:龙华区在阳台山森林公园开展大学城绿道(龙华段)建设项目,可连通南山西丽区域。绿道起始于龙华环城绿道(阳台山段)云溪谷驿站,止于原野驿站,全长6.3公里。目前,该绿道正开展预算编制等前期工作。
中部骑行环线:龙华区正在推进民治“南十园”连通项目工程,旨在通过骑行道串联民治区域道路和重点公园。目前,正根据《深圳市休闲骑行道专项规划(2025—2035年)》和《深圳市休闲骑行道建设指引(试行)》相关要求及标准,开展该项目概念方案设计调整优化工作。
东部骑行环线:关于通过绿道连接樟坑径上围艺术村与甘坑客家小镇的工作,现已纳入龙华区负责的龙华区环城绿道建设项目(环观南段)建设内容。该段绿道全长约16.7公里,其中省立绿道5号线2.3公里(连接上围艺术村与甘坑客家小镇),环樟坑径水库绿道11.6公里,樟坑径城市公园绿道2.8公里。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整体规划统筹方面,龙华区将紧扣深圳休闲骑行道的整体规划,加强对龙华区休闲骑行道建设的统筹指导,推动龙华区构建空间连通、可达性强、体验连续的休闲骑行道网络系统,助力市民畅行休闲骑行道,享受健康、环保、便捷的骑行生活,树立全龄、全民、全域的骑行友好城市。
在具体实施方面,将加快推动龙华中心35公里骑行环线建设,结合观澜河碧道、牛湖水碧道工程,推动三条区域性骑行线路贯通,打造龙华区环山贯水、文化艺术的特色休闲骑行道。
此函。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
202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