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答好幸福“民生卷”

来源:龙华新闻日期:2025年07月14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今年以来,龙华区民政局深入开展“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坚持“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聚焦民生需求,强化服务效能,为结对的81户家庭送去关爱温暖,为困难群众发放综合救助补助金、临时救助金共345万余元,开展“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帮扶困难群众507人次,持续推进长者助餐服务,建成6家长者饭堂、35家长者助餐点,开展流动儿童排查监测及关爱帮扶,高质量推进残疾人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民政服务提质增效,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35个长者助餐点

  为老人提供“暖心餐”

  7月8日中午,在民治街道红山社区长者饭堂内的打菜窗口旁,刚刚完成“刷脸取餐”的萧大爷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萧大爷家住水榭春天小区,孩子白天都在上班,中午吃饭只能自己解决,自从今年3月5日红山社区长者饭堂运营以来,他每天中午准点过来就餐,“不仅吃饭方便了,政府还有补贴,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中午吃饭的难题”。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针对辖区孤寡、高龄、行动不便等就餐困难老人,龙华区民政局专门出台老年助餐扶持政策,大力推动社区长者食堂(助餐点)的普及。今年2月27日,龙华区民政局与美团签订合作协议,依托美团信息智能化手段,最大化发挥“助餐补贴”的实用效能,为辖区老年人构筑一条网上“助餐专线”。

  为促进长者助餐服务扩面提质增效,龙华区积极引导街道探索发展高适配性助餐服务模式,因地制宜科学配置,着力构建选择多、品类多、优惠多的家门口食堂。其中,民治街道红山长者饭堂是龙华区首家智慧化长者饭堂,配备了AI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慧化设备,可实现智能选餐结算等全流程智慧化助餐服务。同时,积极链接真功夫、面点王等连锁餐饮企业,设置“助餐点”,并配有专业的营养师精心调配长者套餐服务,有四十余种菜品可供选择,让长者“想吃什么便点什么”。

  “目前龙华区共建成6家长者饭堂,35个长者助餐点。”龙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本实现了街道和“老龄化”社区全覆盖。接下来,将继续探索助餐服务更多“便老惠老”新模式,并增加长者助餐服务点,尽可能惠及辖区69个社区。

  40余天耐心守护

  助男子解开心结返乡

  让困难群众得到精准及时、可感可及的救助帮扶,是龙华区民政局开展“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的重要切入点。今年以来,区民政局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运用政务网GPT智能客服等信息技术平台,实现救助申请“只进一门、不漏一人”,发放在册困难群众综合救助补助资金315.11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30.21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11人次。

  今年2月中旬,深圳最低气温跌破10℃。龙华区民政局在开展“寒冬送温暖”巡查时发现一名衣着单薄、举止异常的男子。面对询问,他始终低头不语,转身消失在街头。龙华区民政局联合有关单位对其展开追踪,确认其为财哥(化名),并通过其妹妹蔡某(化名)拼凑出背后隐情——7年前,财哥因网络交友误入传销组织,被骗10万余元。这场骗局不仅掏空他的家庭积蓄,更让其与亲人关系降至冰点。

  “一开始,他的眼神里满是防备。”参与救助的工作人员说,为化解顾虑,龙华区民政局持续跟进其生活保障,“每天给他送去食物,和他耐心交谈”,同步协调户籍地福州救助部门。3月25日,在财哥点头同意返乡后,深闽两地民政工作人员全程护送。

  从流浪街头到回归家庭,龙华区民政局用40余天的坚守,在善意与防备的博弈中撕开一道微光。这场救助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转移,更是修复家庭裂痕、重建信任的漫长旅程。正如工作人员在救助记录本中所写:“解开的心结,远比返乡车票更重要。”2025年4月,蔡某(化名)为龙华区民政局送上锦旗以示感谢,这场跨越千里的守护,不仅温暖了一个漂泊的灵魂,更折射出社会救助体系中“以心换心”的人文温度。

  学习教育以来,龙华区民政局常态化开展“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帮扶像财哥一样的街面困难群众507人次,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传递给每一个困难群众。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