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十五运会龙华场馆树绿色低碳标杆

来源:龙华新闻日期:2025年08月13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龙华文体中心。

市民在龙华文体中心跑步。

▲简上体育综合体。

市民在简上体育综合体游泳。

  11月9日至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据悉,在广东赛区承办比赛的场馆中,90%以上是利用现有场馆进行维修改造而来的,此外,还因地制宜推动重点场馆实施了绿色低碳改造。从龙华区建筑工务署获悉,龙华文体中心、简上体育综合体两大文体项目不仅入选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更因即将承担十五运会赛事,成为展示深圳绿色建造实力的“鲜活窗口”。

  龙华文体中心 实现“光伏+储能”闭环

  龙华文体中心作为区级综合性体育中心,是龙华区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馆,并获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为中国绿建设计最高级别。

  走进场馆,通透感扑面而来,大面积窗户与露台构成天然采光系统,最大限度地将室外天然光引入室内,使得主要功能房间的通透和采光达到最佳效果。低碳理念还体现在对空间的极致利用上,地下两层总面积达48175.16平方米的空间,整合青少年宫、剧场、停车场等多元功能,通过“垂直集约”减少土地占用。

  据区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龙华文体中心项目建造期间,面对多异形结构、幕墙多双曲造型等建造难题,项目团队通过“设计先行”,应用BIM技术,对复杂节点部位进行BIM深化,建立复杂节点深化图,开展可视化交底,不仅有效解决施工难题,更进一步节省施工材料,推进绿色建造。此外,文体中心采用“分布式光伏系统+储能电站”组合,屋顶、幕墙等区域的太阳能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富余电力储存至储能电站,供夜晚或阴天使用,形成“自发自用、余电存储”的能源闭环。加上施工中16.9%的可再利用、可循环材料占比,让可再生能源真正成为减碳主力。

  无障碍通道、便捷的公共交通接驳,让绿色出行与便捷体验无缝衔接;大面积玻璃幕墙搭配空中公园,既打造出与自然相融的运动环境,更成为展示城市低碳形象的窗口。据悉,待十五运会赛事启幕,这里将用细节诠释“近零碳建筑,能兼顾功能性与美学价值”的理念。

  简上体育综合体 上演“垂直空间魔法”

  简上体育综合体是龙华区首批建成、全国首个垂直分布式大型体育场馆,也是深圳市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重点工程,拥有地上五层,地下两层的立体空间,曾荣获第十五届“中国钢结构金奖”。

  受场地限制,简上体育综合体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叠加布置,利用地形高差解决场地限制和体量庞大功能复杂的矛盾。该体育馆把最大的综合馆、游泳馆“藏”在地下负一至二层,羽毛球馆、网球馆“架”在四至五层,中间三层设有跆拳道、击剑等小型场馆。以极简主义的表达方式容纳了极其丰富的功能和空间,不仅节省了土地,还让不同运动爱好者各得其所。

  区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撑这一设计的是“多筒体支承大跨空间桁架结构”。体育综合体主体结构由六个钢筋混凝土筒体支撑,层间钢桁架和腰桁架共同受力,实现46.8米的大跨度和19.6米的超远悬挑。简单说,就是用最少的材料撑起最大的空间,建材消耗少,碳排放自然随之降低。桁架与剪力墙筒体相连节点为刚接,剪力墙内型钢柱在节点处由十字形改为箱形截面,增设内加劲肋板,确保了结构安全与传力高效,让“少材多能”成为可能。

  据介绍,场馆的“外衣”大有讲究。外层铝拉板网+内层low-e彩釉玻璃组成的双层皮肤系统像会呼吸的屏障——既能遮挡强光、捕捉自然光,又能引导空气自然流通。更巧妙的是,表皮设计与结构模数保持一致,腰桁架与承接桁架构成的钢结构体系清晰可见,既省去多余装饰,又透出朴素的工业美感。这种“去繁就简”的思路,不仅降低了装修环节的碳排放,更回归了“为运动让渡空间”的本质。

  简上体育综合体建筑体量沿东侧及南侧叠落退让,照应东侧规划绿带;北侧悬挑形成的遮阴广场,成为市民全天候活动区;底部贯通南北的开敞门厅,让室内外空间无缝衔接。各楼层植入的露台、花园、架空休憩空间,通过楼梯与地面广场相连,鼓励市民闭馆后继续使用——在这里,运动不局限于场馆内,露台健身、花园休憩、广场远眺,都成了低碳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建筑-城市-自然”的融合设计,让简上体育综合体不仅是运动场馆,更成为周边市民乐于驻足的“低碳活力枢纽”,以实践证明了在高密度城市里,低碳建筑既能高效利用资源,又能成为激活城市活力的“绿色引擎”。

  随着十五运会的临近,龙华文体中心和简上体育综合体将以“低碳赛场”的身份,向全国展示深圳在高密度城市中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的智慧。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