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中医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医疗保障基金依规使用,近日,深圳市医疗保障局龙华分局联合龙华区卫生健康局开展《龙华“执”播》第九期直播执法行动,对辖区内的某中医机构进行专项检查。本次行动聚焦中医机构和人员资质、医保定点资质、药品医保管理、诊疗规范、诊疗医保收费等重点环节,有助于强化行业监管,切实维护辖区群众权益。
市医疗保障局龙华分局执法员与区卫生健康局卫生监督员共同参与执法。龙华区人大代表梁路平、区政协委员陈智聪全程参与监督。
执法人员首先向该中医机构法定代表人出示执法证件、告知权利义务,并送达《现场检查通知书》。在表明执法身份和检查目的后,执法人员依照程序开展全面检查。
卫生健康部门重点核查了机构的“三证”——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执业证书。经查,该机构在登记范围内执业并按时办理校验,医师均具备中医类别执业资格并注册在本机构。
医保部门则重点检查了机构医保定点资质和医保医师备案情况。执法人员向观众解释:“医师执业证书是‘从业资格证’,证明能合法行医;而‘医保医师备案’是‘服务资格证’,只有备案医师开的处方,才能享受医保记账。”
在药品管理环节,医保部门调取了机构近三个月中药饮片采购发票、入库单和销售台账,并仔细核对进销存数据。执法人员向观众说明:“进销存一致是医保药品管理的核心,也是避免出现‘空刷药品’等违规行为的重要抓手。”
针对中药饮片价格,执法人员随机抽查了党参等常用药材,确认该机构严格执行了“零加成”政策,做到销售价与采购价一致。
卫生健康部门抽查了门诊部近期病历,检查中医“四诊资料”记录是否齐全、诊断结论与治疗方案是否匹配、仪器使用是否符合规范等。执法人员强调:“中医必须‘辨证施治’,不能‘千病一方’,更不能过度诊疗。”
医保部门则聚焦机构收费合规性,检查是否存在重复收费、未完成诊疗收费等违规情况。针对市民关心的“代做治疗”问题,执法人员明确表示:“‘冒名就医’属于违规行为,机构应及时告知,并拒绝为其提供诊疗服务。”
检查结束后,执法人员结合发现的问题开展现场普法,重点解读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等相关规定,引导机构加强自律管理。
执法人员表示,本次检查的中医机构,资质与医保定点合规性较好,对医保政策的执行度较高,中药“零加成”落实到位。在依法执业方面,未发现超范围执业和违规使用医疗技术人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