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龙华绘就产业大区科技兴农新图景

来源:龙华新闻日期:2025年10月13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藻生贵虾项目在龙华区实现“海虾陆养”。

深圳农科玉培育的专利品种“农科糯336”被誉为甜糯玉米霸主。

  “这套系统有两大优势,一是零水交换,杜绝污染,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对水体、对虾生长等情况进行监测,随时调整养殖方案。”深圳大学龙华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藻生贵虾”项目负责人董升,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养殖数据,兴奋地介绍。这个凭借AI技术实现“海虾陆养”的项目,让人们看到了产业大区龙华区别样的“都市田园”风光。

  近日,从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依托“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战略,龙华区在现代农业领域走出了一条融合产业特色与科技活力的发展道路。大批企业深耕农业领域或为农业发展赋能,从前沿数字技术支撑的农业创新实践,到精准高效的涉农配餐服务,再到智能装备与专业人才的双向助力,龙华区正以多元探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目前,龙华区拥有16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市级3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3家,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34.4亿元。

  数字赋能

  软件驱动农业生产变革

  龙华区将数字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聚焦软件系统搭建与数据管理优化,在育种、养殖、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实现多维度突破,重塑农业生产与服务模式。

  “以前靠经验判断玉米采摘期,误差大还影响口感,现在有AI帮助进行玉米各阶段监控,可省心多了!”深圳农科玉作为中冠农业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在鲜食玉米领域构建起强大的数字护城河。企业研发的“鲜食玉米种植与加工全程AI智能指导与监控”系统,用AI算法精准预测采摘期、识别病虫害,消费者扫描产品专属二维码,即可查看种植地块、施肥记录等信息,构建“透明农业”信任体系。目前,深圳农科玉正依托多年积累的种植与农业服务专业数据,打造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推动甜糯玉米产业生态数字化升级。

  华之粹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在黑龙江佳木斯开展黑土地富硒大米种植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应用,在海南文昌打造椰子种子资源圃物联网智慧监管,在深圳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发,用科技为农业发展插上翅膀。

  涉农配餐的数字化升级也是龙华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华区密集的产业集群与庞大的就业人口,催生了对优质涉农配餐服务的旺盛需求,数字技术成为配餐企业提升服务效率与安全水平的关键。以灿城、德保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涉农配餐品牌,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管控,将“食堂饭菜”升级为精细化的膳食服务。

  灿城依托自主研发的食材溯源管理系统,整合超过10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6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及90余项软件著作权,实现农产品从生产、运输到质量监测的全流程数字化记录。客户可实时查看食材来源地、配送轨迹等,实现“零担忧”合作。德保通过供应链管理软件与16大种养殖基地建立直连,实时同步食材产量、品质数据,确保采购精准度,并依托智能检测软件对食材农残、微生物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自动生成溯源档案。目前,德保已通过数字管理体系服务国内外700余家客户,惠及200万余人次团餐服务。

  装备赋能

  多企业协同筑牢农业硬件支撑

  作为制造业强区,龙华区将硬件产业优势深度延伸至现代农业领域,大批优质企业通过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为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场景提供全链条硬件支撑,构建“硬件+农业”融合发展生态。

  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企业中农华牧,致力于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林牧渔相结合,提供全方位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着力打造“端产品、智方案”。其“端产品”包括电子标识、RFID采集器、传感器、基站网关、无人植保机等,公司研发的动物电子计步器,可用于家禽追踪管理系统,对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跟踪,并进行动物健康监测,有效降低疾病与疫病暴发风险;固定式采集器使用简单,适用于环境监测、农业种植等。据介绍,中农华牧通过在卫星、无人机、无线局域网等“天空地多网融合”产品的布局,已建成气象遥感系统、农航系统、局域网系统等农业农村数字服务平台,服务对象涵盖个人、企业、政府。

  龙华区主打农业装备赋能的企业还有不少,据了解,有的企业专注农业智能装备,使用工业级电子原件和工业标准制造智能农产品,应用范围覆盖大棚、稻田、养殖场等;有的企业聚焦养猪行业智能化升级,研发出覆盖猪只全生长阶段的智能装备体系及配套软件,帮助猪场提高生物安全防控能力,提升投资回报率;有的企业加大研发,制造出集智能水质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智能管理系统等于一体的水产养殖管理系统,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实现省电、增产、增收的目标……

  “还有许多企业,它们或许不是专门以农业为主的企业,但它们的设备、技术、产品正从生产端到销售端重塑农业发展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据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些龙华企业生产的传感器被用在智能农机装备上,帮助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有的企业研发的温控设备被用于冷链物流,减少生鲜农产品运输损耗;还有企业的无人机等设备,出现在了田间地头,降低农民劳动强度等。

  这些企业广纳专业人才,以创新为突破口,成为龙华区都市农业装备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人才赋能

  政策引领与团队支撑夯实智力保障

  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龙华区通过落实人才政策、引进高校科研团队、培育乡村工匠等举措,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深圳大学龙华生物产业创新研究院的“藻生贵虾”团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该团队由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领衔,是龙华区高校人才服务农业的标杆。团队创新性采用“藻类+AIOT”技术,在龙华区实现“海虾陆养”的生态奇迹。目前,该技术已在江西赣州、广东汕尾等地落地,年产量达200吨。团队还依托龙华区人才政策支持,持续吸引和孵化科技企业。截至目前,已引进或培育科技类企业25家,其中9家由国家级和省、市级高层次人才创办,年度总产值达10亿元。

  此外,深大龙华生物创研院成功引进海归高层次人才落户龙华,并创办高科技企业微宇渔业。该公司积极推动都市农业与“数字龙华”战略深度融合,以建设现代化“城市海洋牧场”为发展目标,创新性推行“一城一厂”模式,规划未来打造十亿级产业规模,持续助力提升区域产业形象,为市民稳定供应高品质、健康安全的水产品。

  龙华区还按照省市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工匠人才职称评审与农村乡土专家认定工作。“截至目前,龙华区共有乡村工匠323人,其中副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303人,另有农村乡土专家12人。”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工匠、专家都是行家里手,或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应用技能突出、群众认可度高,或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突出贡献。”

  从数字驱动的生产变革,到多企业协同的装备支撑,再到政策引领的人才保障,龙华区以产业大区的底蕴与魄力,不断刷新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高度。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龙华将继续以数字为笔、以装备为基、以人才为墨,书写更多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崭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