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阳参与十五运会深圳赛区火炬传递。
11月2日,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委书记郑阳作为深圳的火炬手,从社区治理一线奔赴十五运会火炬传递现场。她手持火炬奔跑的身影,不仅承载着基层工作者的荣光,更以火炬为媒,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展现了深圳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量,让“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北站样本’”这句火炬传递介绍词,成为深圳基层治理成果的生动缩影。
火炬传递
速度与温度交织的荣耀时刻
“接过火炬的那一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用最饱满的状态传递力量。”回忆起火炬传递的瞬间,郑阳依旧难掩内心的激动。为了这短短一段路程,她在传递前反复练习接棒、交棒、跑动的每一个具体动作,力求做到完美。可当真正手握火炬、迈着坚定步伐向前奔跑时,所有的刻意练习仿佛都被抛在脑后,只剩下对这份责任的坚守和对力量的传递。
沿途市民的欢呼呐喊此起彼伏,那涌动的热情像一股暖流,瞬间包裹了郑阳。“欢呼声里藏着市民对盛会的期盼,更藏着对城市的认同,这种文明共鸣的力量太动人了。”她深刻体会到,一场体育赛事不仅能点燃城市的活力,更能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见证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
此次火炬传递中,与郑阳并肩的火炬手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不同领域,他们的相遇让“湾区一家亲”的理念变得愈发具象。从交接火炬时默契的微笑,到分别时热情的邀约,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温暖。交流中,郑阳向来自各地的伙伴们热情介绍:“龙华是产业高地、创新沃土,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奋斗者,‘无奋斗 不龙华’是我们的共同信念。”同时,她也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全世界朋友来深圳、来龙华、来民治,感受这里的温暖与活力!更欢迎大家来北站社区做客,看看我们这个有烟火气、有人情味的幸福家园。”
面对这份火炬手的荣誉,郑阳始终强调:“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属于全体基层同仁与社区居民的。它是对我们日复一日坚守的认可,更是基层治理力量被看见的荣光。”在她看来,这份荣誉背后,是无数基层工作者默默的付出,也是社区居民对治理工作的支持与参与。
治理实践
党建引领绘就基层幸福图景
“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北站样本’”这句火炬传递介绍词,是郑阳带领北站社区深耕多年的生动注脚。北站社区与深圳北站同步诞生,4.2平方公里土地上承载5.8万常住人口,既有30余家政府部门、12家上市公司等多元单位,也有城中村、保障房等多样居住形态,复杂结构让这里成为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的“试验场”,而党建正是贯穿社区治理的核心主线。
以党建为核建强组织堡垒,社区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党组织网络。目前已建立17个党支部,实现所有花园小区、城中村和符合条件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覆盖。为激活支部效能,社区重点培育支部带头人,通过谈心谈话、激励支持等方式选拔10余名骨干,还创新推出“支委日”模式,每季度开展台账培训、组织生活观摩等活动提升履职能力,推动各支部打造“一支部一特色”服务,如“红苗计划”“法治宣传”等,让党支部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以党建为纽带凝聚共治合力,社区打破辖区单位隶属壁垒。2017年起推行“党组织联席会”,将铁路、公安、学校、企业等52家单位党组织串联起来,通过“挖掘共建点、深化互动、强化认同”三步走,推动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不仅促成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如组织学生研学、开展公益课程,更切实解决民生难题——得知产业园员工出行不便,迅速协调开通专线接驳公交,化解6000余名员工通勤困扰,让党组织的联建共建从“有形联结”迈向“有效服务”。
以党建为引领完善治理机制,社区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首创“一社三会”机制,依托党员群众共享会培育10支志愿服务队,“邻里守望”服务队为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常规探访、日常陪伴等服务,目前累计为39位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送餐17800次;通过居民代表议事会协商解决文体设施完善等问题,借助专家参事会破解专业治理难题。同时,“社区书记茶话会”定期举行,持续收集民生诉求,让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更接地气、更聚人心。今年,北站社区还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年均3万余人次参与志愿活动,“志愿红”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