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30家代表性企业与机构组团参展

来源:龙华新闻日期:2025年11月14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穿非遗服饰的夸父机器人。

  

龙华企业展示的新型机器狗。

  

龙华企业展示的新型无人机。

  11月14日,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科技盛宴中,龙华区以“智聚龙华、数创未来”主题亮相,通过“天圆地方”的美学空间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集中展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以“新、融、实”三大特色展现科技与人文共生的生动图景。

  “新融实”三维度解锁展区密码

  步入龙华展区,“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率先带来视觉震撼,科技感的“天圆”意象与现代光影交织成“地方”基底,令东方美学与前沿科技在此形成共鸣。作为龙华区精心打造的科技创新展示窗口,展区围绕“新”“融”“实” 三大核心关键词,构建起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科技体验空间。

  “新”的突破体现在设计、技术与场景的全维度创新。在技术展示区,乐聚机器人的Kuavo(夸父)人形机器人身着艺之卉非遗风格时装,灵活完成抓取、转身动作,这款全球交付量领先的机器人,与启迪知行GeneoX智能巡机器狗形成“人机协同”演示矩阵,后者支持多品牌接入与边缘AI学习,推动具身智能迈向集群化。美团第四代无人机静静陈列,这款能在10分钟内完成5公里范围、2.4公斤物品配送的设备,即将通过高交会平台接受全球目光的检验,展现龙华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实力。场景创新上,龙华展区入口特别摆放了全球首款商业化运营的纯血鸿蒙智能零售终端——鸿小咖自助咖啡机,展现龙华在开源鸿蒙生态领域的创新实践。

  “融”的内涵在科技与文化的碰撞中愈发鲜明。采用3D打印技术高精度复原的观澜碉楼模型,成功复刻了古建筑的细节肌理,实现了历史遗产与现代科技的对话。龙华展区还积极探索“科技+艺术”,创新性地将非遗剪纸艺术元素融入展区视觉设计,构建兼具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感的展示场景,让“科技有温度”从理念变为现实。这种融合展示,让龙华展区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展示空间。

  “实”的底色彰显于产业赋能的务实追求。展区首次设立的路演洽谈区里,提前布置的桌椅及设备已准备就绪,为企业、投资机构与采购方搭建精准对接平台。旁边的园区招商展示空间内,龙华区重点产业园区的规划图与政策手册整齐排列,集中呈现龙华区重点产业园区的政策优势与发展机遇。此外,龙华区将组织园区赴高交会现场,瞄准产业链环节,与目标企业深度对接,全力推动展会成果落地转化。这种“以展促产、以展招商”的定位,让高交会成为龙华推动产业合作的重要纽带。

  创新梯队撑起“智造强区”脊梁

  龙华展区的每一项展品,都折射出区域科技创新的深厚积淀。近年来,龙华区以“数字龙华、都市核心”为总牵引,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主体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构建起层次分明、活力迸发的创新企业梯队。

  从龙华区科技创新局获悉,如今的龙华区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4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3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增至2940家,总量均排名全市前三。龙华高新园产业运营服务体系获评全国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园区火炬纳统企业增长率连续三年全市第一。5家企业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在本届高交会上,30家代表性企业与机构组团参展,涵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其中,大漠大智控的无人机V4系统全球首创“机巢式自动快充+全程自动化表演”,搭载智能降落伞,安全可靠性接近99.999%;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研发的手机端实时动作捕捉康复系统,以低成本实现高精度居家康复训练,已在骨科术后、脊柱侧弯、慢阻肺等场景中推广应用,让“康复不出门”成为现实。这些企业、院校与机构的亮眼表现,正是龙华创新梯队茁壮成长的缩影。

  创新载体提档扩容。国家级孵化器增至3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增至47家,新增各类创新载体58家、增长20%。成立龙华区高精尖检测技术研究院,银星科技园连续4年在工信部考核中获“优秀”,崖山数据库系统入选广东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十强榜。创新载体的加速布局为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撑,龙华区核心技术攻坚频传捷报,国产首台ECMO成功上市,打破高端医疗设备的进口依赖;全球首台5.0T磁共振实现国产化,推动医学影像技术迈入新纪元。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推出全市首单中试综合保险产品。区引导基金投资项目累计超2500个,连续两年荣登中国影响力政府引导基金五十强榜单。新增专利授权量超2.6万件、PCT国际专利455件。新增院士2名、市级创新创业团队3个、高层次人才229人、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306人,各类人才总量超90万人。

  除此之外,产业集群建设领跑全市。目前龙华已落地市级重点集群4个,拥有1个国家级、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总量居全市第一。低空经济领域尤为突出,现已集聚400余家相关企业,产业链条完备度全市领先。成功开通59条物流航线,累计建成162处起降设施,美团第四代无人机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67万余单配送。龙华区还发布年度建设方案、低空双精品示范区建设方案,推动建成全市唯一的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和全市第一个试点运行的低空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打造低空经济先导区。

  制度创新培育科创沃土

  展区内的每一项创新成果,背后都离不开优质生态的滋养。近年来,龙华区打出体制机制创新“组合拳”,从政策扶持、人才引育、空间保障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起全链条、全要素的创新生态体系,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而在“以展促产、以展招商”理念下,高交会的平台效应正与龙华的创新生态形成共振。

  政策赋能精准有力。“1+22”产业政策体系,涵盖技改、专精特新等10个专项领域政策,以及智能终端、低空经济等12项产业集群政策,具有覆盖面广、产业导向突出、引导与服务协同并进等特点。该体系突破传统资金扶持模式,强化“造血式”服务,为龙华区制造业构建起集政策引导与长效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支撑。龙华区率先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由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的一站式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已入驻3700余家企业,形成“诊断-方案-落地-融资”全链条服务,入选全国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工业富联观澜工厂获评广东首家“可持续灯塔工厂”。

  产业空间保障坚实。“十四五”期间,龙华完成30宗重点产业项目遴选,解决36家企业用地需求,观澜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实现100%去化。在高交会龙华展区的园区招商展示空间,龙华重点产业载体的规划蓝图清晰可见,这些园区不仅提供物理空间,更集成了研发平台、检测认证、金融服务等一站式配套,为企业在龙华发展提供空间和服务。

  从展厅内的机器人舞步到产业集群的协同共振,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到人才活力的充分激发,龙华正以高交会为窗口,在这场全球科技盛会上尽展创新风采。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