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民生答卷写满幸福,龙华温度润泽万家

来源:龙华新闻日期:2025年08月26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龙华区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图为观澜文化特色小镇。

在龙华区妇幼保健院,产一科护士李昭君正温柔地为新生儿抚触。

深圳图书馆北馆、深圳美术馆(新馆)。

深圳市新华医院。

环卫工在金学成城市书房阅读。

长者在红山社区长者饭堂用餐。

龙华区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图为观澜文化特色小镇。

  从“上学难”到“上好学”,从“看病远”到“家门口享三甲服务”,从“文体设施匮乏”到“10分钟文体圈全覆盖”,从“养老愁”到“智慧养老暖人心”……“十四五”以来,龙华区锚定群众“急难愁盼”,以超常规力度推进民生领域改革创新,在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关键领域实现从“补短板”到“提品质”、从“追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民生幸福答卷。

  人民健康

  医疗幸福指数一路“狂飙”,健康龙华“buff叠满”

  “以前挂三甲医院专家号要抢,现在社康就能约,检查结果还互认,太省心了!”民治街道居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龙华人就医体验的巨变。“十四五”以来,龙华区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位置,通过资源“扩容”、基层“开挂”、服务“圈粉”、智慧“赋能”四重驱动,推动医疗健康事业实现量级与质级的双重飞跃。

  资源配置实现“豪华升级”。全区医疗机构从“零星分布”到“遍地开花”,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829家,公办、民办机构协同发展,综合与专科医院合理布局。床位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十四五”初期4227张飙升至10985张,千人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均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三甲医院数量从“十三五”末的1家增至5家,两家区属公立综合医院成功升级“三甲”,区人民医院国考绩效连续四年逆袭,首次跻身全国前20%的A级阵营,优质医疗资源供给能力实现历史性突破。

  基层服务跑出“加速度”。127家社康机构构建“十分钟健康圈”,平均每个社区1.84家,让居民“下楼就能看医生”成为现实。龙华创新探索的“院办院管”模式与“五个融合发展机制”,成为全国基层医疗改革“网红案例”,使社康能提供与三甲医院“同质”诊疗服务。2024年,龙华区社康诊疗量、健康管理绩效双双拿下全市第一,成为居民健康的“坚实守门人”,2023年以来已吸引全国53个省市1500多位同行专程前来“取经”。

  惠民服务充满“温度”。“一次挂号管三天”“检查结果互认”政策累计惠及40万人次;“低空经济+医疗运输”开通10条航线,32家社康检验效率大幅提升;全市首张社康“双通道”电子处方落地,让患者用药更及时、安全;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率全市第一,“马上办”平台15分钟响应就医诉求,2024年区妇保院满意度位居全市第二,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切实提升就医体验。

  智慧医疗彰显“科技范”。AI智能导诊将轻症患者分流至社康,减少50%人工成本;“AI家医助理+秘书”组合破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痛点;AI病历质控准确率达95%,为医疗质量“保驾护航”;全国首个AI+产前超声系统使检查时间减半、准确率提升37%……11个智能系统覆盖看病全流程,叠加全区统一医疗信息化平台,让智慧医疗走进寻常百姓家。

  教育强区

  教育资源从“扩容”到“提质”,区域教育实现高质量跨越

  “家门口就有优质公办校,还加入了教育集团,师资一点儿也不差!”民治街道居民王先生的心声,是龙华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动注脚。“十四五”以来,龙华区以“教育强区”战略为引领,通过资源扩容、集团化办学、质量提升,实现教育从“基本保障”到“优质均衡”华丽转身。

  资源供给跑出“龙华速度”。建成教育集团30个,新增公办学校(校区)83所、公办幼儿园141所,新增义务教育和高中学位超10万个,数量位居全市前列。自行政区成立以来,累计新改扩建公办普通高中9所,新增学位2.28万个;以年均投入超70亿元、新改扩建8至9所学校的力度,累计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超12万个、学校64所,公办学校数和学位数较2017年前实现“翻倍”,彻底扭转“学位紧张”局面。学前教育领域,92所托幼一体化幼儿园提供托位5874个,实现街道全覆盖,成功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市评估。

  集团化办学释放“聚合效应”。制定专项方案优化集团布局,新成立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新增6所成员校,4所集团校入选2024年度市级优质公办中小学集团培育对象,通过“名校带弱校”“资源共享”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更多学校。职业教育创新路径,龙华职业技术学校新增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推出28门职业体验课程,联合高校、企业签署长学制人才贯通培养协议,深化普职融通,为区域产业发展培育技能人才。

  育人质量实现“新突破”。2025年粤港澳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中,龙华区41支队伍获省级奖项,15项一等奖居深圳市首位;红山中学学子斩获数学奥赛省二等奖,实现该项目历史性突破。“每周半天计划”试点学校从4所扩至10所,建成73个校外资源课程化基地、35个“一校一馆”,开发119个高质量特色课程;“美育一件事”行动覆盖全区372所学校,典型案例入选“美育星河计划”。卫教融合深度推进,健康副校(园)长实现校(园)全覆盖,心理健康“四位一体”防护网持续完善,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师资与技术注入“新活力”。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307人,研究生占比达60.6%;实施“未来教育家工程2.0”及“青鸟、雏鹰、雄鹰、鲲鹏、鹏程”五大培养计划,实现教师梯队全覆盖;选派50名教师赴对口地区支教,接收70余名外校教师跟岗学习。同时,制定《“智慧龙华”框架体系龙华教育全域数字化转型规划(2025—2030年)》,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城域网升级等项目,启动首批“超级AI种子教师”培育计划,以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体旅融合

  文体设施从“一馆难求”到“现象级IP集聚”,文化生活绽放新活力

  “以前周末带孩子经常去原特区内,现在能去深圳美术馆新馆看展、深图北馆看书,还能在家门口的城市书房‘充电’,文体生活太丰富了!”市民刘女士的分享,展现了龙华文体事业的“蝶变”。“十四五”以来,龙华区以“补短板、提品质、创品牌”为目标,推动文体设施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文体活动从“零星点缀”到“全年不打烊”,实现文体旅深度融合的跨越式发展。

  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从五六年前大型综合性文体场馆“一馆难求”,到如今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成为“网红地标”,郭晶晶带娃打卡、姚明站台助力;深圳书城龙华城、九龙山体育公园、简上体育综合体等陆续投用,106家城市书房通过“政府+社会”共建模式落地,让“转角遇到书”成为常态;向闲置用地、“空中空间”要资源,社会力量共建的篮球场、足球场补齐民生短板。截至2025年6月,龙华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逾46.9万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584万平方米,“10分钟文体生活圈”从蓝图变为现实。目前,龙华区图书馆、群艺馆、大剧院等8个项目仍在加速建设,更多文体“福利”即将落地。

  文体活动彰显“龙华热度”。WCBA全明星赛、中国乒超联赛点燃运动激情,“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明星巡游演唱会点亮夜空,非遗庙会、国际露营大会丰富市民生活……近年来,龙华区年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超1200场,“读者之家”进社区、诗词大会、非遗文化周、“龙华杯”围棋邀请赛等活动全年不断,文体公益培训覆盖舞蹈、乐器、篮球、马术等多元项目,让市民“家门口就能免费追梦”。名家大咖走进校园社区,以“名人效应”培育城市文化IP,2024年居民文化活动参与率达85%,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超92%。

  全域旅游打造“新名片”。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引,龙华区盘活观澜古墟、版画博物馆、客家古村落等文旅资源,打造文化旅游节、中国龙华客家文化艺术节、“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等品牌活动;低空无人机常态化表演成为文旅新“顶流”,线下大空间项目融合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今年“五一”假期,龙华接待游客同比增长78.12%,旅游收入暴涨309.83%。随着全球顶级IP《哈利·波特》禁忌森林夜游、国际IP室内乐园综合体落地,以及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战略合作开启,龙华正成为现象级IP集聚地,获评“新时代中国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城市”“中国最美网红打卡地”。

  老有所养

  智慧养老织密“幸福网”,让长者安享晚年

  “现在吃饭有长者饭堂,看病有社康上门,还能通过智能手环一键求助,孩子们在外工作也放心了!”龙华街道独居老人王大爷的笑容,传递出龙华养老服务的“温度”。“十四五”以来,龙华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智慧化、普惠化、精准化为方向,构建“区—街道—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体系,让长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养老服务。

  智慧平台构建“管理中枢”。打造龙华区智慧养老服务总平台,建立覆盖全区所有户籍老人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养老服务“精准监管、高效调配”。在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配置606件人脸识别、智能摄像头、健康监测仪等设备,实时统计人数、监测服务情况、上传数据,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智慧化服务。2019年,龙华区荣获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称号;2021年上榜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养老特色基地,成为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行政区;2024年,《“一平台、多场景”推动社区智慧助老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设施建设实现“全域覆盖”。出台《龙华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实施办法》,明确新建城区、居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建成1个区养老服务中心、6个街道枢纽型养老服务设施(1500平方米以上,床位30张以上)、6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针对老年人出行难题,建设“助老打车暖心车站”,老人扫码即可轻松打车;2021年推行居家养老服务电子化改革,依托智慧平台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累计服务超10万人次。

  助餐服务破解“吃饭难题”。将老年助餐作为民生实事重点推进,出台扶持政策,引导街道探索高适配性助餐模式。全区建成6家长者饭堂、35个长者助餐点,实现街道和“老龄化”社区全覆盖。其中,民治街道红山长者饭堂作为全市首家智慧化长者饭堂,配备AI智能服务机器人,实现选餐、结算全流程智慧化,日均服务老人200余人次,让长者“吃得放心、吃得暖心”。

  银发经济培育“新动能”。现有3家智慧养老企业,鼓励其在老年用品制造、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等领域加大研发;支持社会养老机构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民生无终点,幸福不止步。“十四五”以来,龙华区以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让教育更优质、医疗更便捷、文体更丰富、养老更暖心,实现民生幸福跨越式发展。未来,龙华区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每一位龙华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在发展中持续升级。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