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仙大道致远中路交会处打造了融合赛事吉祥物与龙华本土特色的景观小品。

北站中心公园云顶书吧结合时段动态展示十五运会主题标语。

龙华文体中心入口的赛事吉祥物景观小品憨态可掬。

龙澜大道辅路跨线桥紫花簕杜鹃盛放,让行车体验宛如穿行花廊。

持续开展“山海捡塑”行动,大力倡导“我的垃圾我带走”等环保理念。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正式拉开帷幕,龙华区紧扣“绿美龙华 相约十五运”主题,依托“一线行走”工作机制汇聚多方力量,在城市品质提升与“无废全运”保障两大领域同步推进,使城市风貌、运动热情与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合,以全方位、高标准的筹备工作,为赛事的精彩举办保驾护航。
提品质升颜值 精品景观竞风采
在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中,龙华区创新采用“大兵团”作战模式,由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牵头,联合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办,围绕赛事抵离场站、竞赛场馆、接待酒店等核心动线,划定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攻坚。目前,重点区域及周边道路已完成超1616组十五运会主题灯杆旗的布设,打造出26处融合赛事吉祥物与龙华本土特色的景观小品,同时设置36处围挡宣传海报;此外,3万平方米的绿化扩容工程也已顺利落地,让赛事沿线通道蜕变为“流动的风景画廊”。
门户区域的形象升级同样亮眼:梅林关新增8杆融入传统中式元素的景观路灯,显著提升“中轴”夜间风貌的品位与辨识度;北站中心公园次入口以“飘带”为设计灵感,种植500余棵“市花”簕杜鹃,打造出长度达200米的连续花带,同时协同深圳北站管理方,启用深圳北站及北站中心公园云顶书吧的景观照明,结合时段动态展示十五运会主题标语,塑造出独具龙华魅力的夜景名片。
作为十五运会重要比赛场馆的龙华文体中心,重点对1-3号门区域及周边龙华大道、清泉路进行景观提升。
目前,126套灯杆旗迎风招展,5组吉祥物景观小品憨态可掬,其中运动员造型的吉祥物与周边花卉相映成趣,成为市民热门打卡点;龙华大道沿线的逾万平方米绿地中,新栽35株紫花风铃木、数十盆多彩簕杜鹃及1.2万余棵簕杜鹃苗,结合多样开花草本与绵延草坪,共同织就约1.8万平方米的盎然绿意;清泉路节点则在保留原有乔木骨架的基础上,以紫花簕杜鹃串联起“时光枢纽”意象,通透的蓝粉色调让行车体验宛如穿行花廊,与车流共同谱写生态乐章,让城市门户兼具典雅气质与热烈氛围。
为进一步夯实城市品质基础,龙华区还同步开展“两乱”专项治理,以民治、福城街道为试点,创新“三区管理”模式,构建全链条动态闭环管理机制,并加大对赛事核心区域及周边道路的乱摆卖行为巡查频次与整治力度,规范流动摊贩经营秩序;升级电动自行车乱停放治理,以“规则引领+数智治理”为核心,将全区21个地铁站周边全部纳入一类严管区常态化管理范围,有效改善乱停车现象,确保赛事期间城市环境整洁有序、交通顺畅。
无废全运绘绿卷 同心护航绽新颜
除城市品质提升外,龙华区还将垃圾分类深度融入“无废全运”赛事保障,通过三大重点举措织密绿色防护网,让绿色低碳成为赛事的鲜明底色。
打造无废场馆,筑牢赛事绿色基底。聚焦赛事场馆等核心区域,全面优化垃圾分类设施配置,确保收集容器足量配齐、布局科学。同步在馆内循环播放“无废全运”宣传视频,张贴醒目宣传海报与分类指引标识,强化氛围营造;在场馆门口设置“空杯减塑”互动摊位,通过趣味宣讲与实践体验,让分类知识、减塑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普及,助力赛事全程绿色有序。
打造无废酒店,升级赛事接待服务。以“3R”(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理念为核心,成功打造包含2家赛事接待酒店在内的全市首批11家“3R无废酒店”。将绿色服务、源头减量贯穿赛事接待全流程,通过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垃圾资源化处理等举措,让“无废”理念融入住宿体验,为“无废全运”提供优质配套支撑。
深化志愿行动,凝聚全民参与合力。赛事期间,组织志愿者在场馆周边开展文明观赛、无废观赛宣传引导,全方位凝聚社会共治合力,筑牢“无废全运”全民基础。多维开展志愿服务与主题活动,已开展五场“志愿引导日”行动,整合全区党组织力量及四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累计动员7500余人次,实现全区分类投放点100%覆盖,通过面对面宣讲、手把手指导普及分类知识;在白石龙音乐主题公园举办“11·8垃圾减量日”换享市集,发起“无废全运”倡议,以绿色低碳换享市集形式点燃“全民无废”热情;不断深化全市首创“山海捡塑”特色品牌,在阳台山森林公园胜利大营救登山道入口“山海捡塑”志愿服务实践点持续性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延伸减塑场景、扩大参与范围,大力倡导“我的垃圾我带走”等环保理念,累计吸引2.95万人次参与,回收空瓶4.1万个,回收垃圾561.09kg。
从梅林关的典雅华灯、北站公园的缤纷花带到文体中心的活力画卷,从无废场馆的绿色基底到全民参与的减废行动,龙华区以精细化举措与全民合力,为十五运会筑牢生态基底、增添城市魅力,全力助力赛事精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