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高温高湿天气的持续,车间内的有害物质不易扩散。如果为了防雨防风,容易麻痹大意关闭门窗,不使用通风设施,致使车间有害物质积聚,易发生群体性有机溶剂职业中毒。有机溶剂是引起重大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化学因素之一,可经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
有机溶剂在工业上应用十分广泛,化工、印刷、炼焦、油漆涂料、制鞋、纺织、皮革、电子等行业都有它的身影,“香蕉水”“白电油”“天拿水”更是耳熟能详。
源头预防,认识、替代、消除毒物
1、认识有机溶剂的成分和毒性,了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并做好培训与告知工作;
2、用无毒的代替有毒的或用低毒的代替高毒的化学品,对含三氯乙烯、正己烷、苯等高风险化学品进行替代、清除,比如使用不含三氯乙烯的清洗剂,从根本上消除三氯乙烯中毒事件和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生的可能性。
工程控制,降低车间毒物浓度
1、如无法完全消除、替代,可以采取管道化、密闭化、自动化生产和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
2、有毒有害工种要与其他工种隔离;
3、针对极端天气,如冬天的低温、春季回南天、夏天的高温湿热天气,应加强通风,空调环境保证新风量,禁止无通风条件下长时间闭窗作业等。
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环境监测和人员健康管理
1、加强对有机溶剂储存和使用的管理。对有机溶剂按照毒性和挥发性等进行分类和分区保存,在使用时应严格按规程操作。
2、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同时加强机械设备和通风装置的维护管理,保证空气中化学物浓度符合要求;
3、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劳动者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管理和培训工作;按规定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存在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进行及时调岗;发现劳动者有任何不适,应及时送医疗机构救治;发生职业中毒的,应及时上报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配备个体防护用品
1、为劳动者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并培训、督促指导正确使用,可防止腐蚀性毒物对皮肤黏膜的直接损害,也可防止毒物被皮肤黏膜的吸收;
2、做好防毒面具滤盒的定期更换,并定期维护,按需更换。
及时、如实申报
1、未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及时通过国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进行在线申报。
2、已申报的用人单位需每年对申报内容进行年度更新,如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内容或企业信息发生实质性变化时,需依法进行变更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