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7日召开的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要锚定总体方向,牢牢扭住“1+2+3”现代制造业战略体系和“3+3+2”现代服务业体系持续发力,大力培育发展新产品、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坚决稳住工业基本盘,全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新能级,加快打造湾区消费活力区。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优化企业服务,完善资源要素供给,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企业所需、倾尽政府所能,为企业成长壮大培植更加肥沃的土壤。
2024年以来,龙华区除了出台“1+2+3”现代制造业战略体系外,“3+3+2”现代服务业体系也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之一。去年8月,《龙华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出台,提出要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与“1+2+3”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深度融合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份精心擘画的行动计划,不仅为龙华区未来数年服务业的腾飞锚定方向,更是其于新时代经济澎湃浪潮中果敢“抢滩”、奋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激昂战鼓与豪迈宣言。
锚定服务业 全力破解发展瓶颈
《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就是立足龙华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按照专业化、数字化、集群化、国际化思路,全力构建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贸服务、创意设计三大优势产业为主导,产业金融、智慧物流、数字文旅三大成长型产业为重点培育对象,专业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两大潜力产业为增长点的“3+3+2”服务业发展格局,到2026年,将龙华打造成为全市高端服务核心区。
“3+3+2”现代服务业体系与“1+2+3”现代制造业战略体系,之所以成为共同驱动龙华高质量发展的“两轮”,是因为服务业已经成为驱动城区经济稳健增长、托举城市竞争力迈向新高度的关键支柱,在优化产业架构、激发创新活力、拓宽就业通途等诸多领域发挥着无可比拟的关键效能。
2023年,龙华区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08.51亿元,占比53.4%,低于当年全市62.3%的平均水平。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为目标,为全力推动服务业向高端高质、融合创新、集群集聚方向发展,赋能制造业当家,赋彩美好生活,龙华区精心制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超过60%,总量跻身全市前五的目标。
据悉,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凭借制造业“单引擎”驱动,已很难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强力“护航”,将为龙华区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内生动力。根据《行动计划》,龙华区将壮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提质升级商贸服务业、培育创意设计服务业、做强产业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服务业、做特数字文旅服务业、培育发展专业服务业、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业,促使龙华区现代服务业总量规模显著扩大、行业结构显著优化、创新竞争力显著增强、空间集聚度显著提升。
行业结构显著优化
持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根据《行动计划》,龙华区将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贸服务业、创意设计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
“3+3+2”服务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以软件和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智慧物流、产业金融、专业服务为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规模加速扩大;以商贸服务、数字文旅、高品质生活服务为支撑的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完善。预计到2026年,龙华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超过65%。
高质量发展服务业的重点任务中,壮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位列第一。龙华区计划通过发展壮大软件开发行业、聚力攻坚工业互联网应用、优化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核心区。到2026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300亿元,全市排名第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与信息服务高地。新增全市软件百强企业5家以上,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2家以上,“专精特新”软件企业10家以上、上市企业2家以上。建成15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形成130个标杆示范案例,打造7个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上云企业700家。
在软件开发的前沿阵地,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科研精锐将携手华为等龙头企业共同发力,推动鲲鹏、昇腾、云计算、核心工业软件等关键技术突破应用瓶颈。聚焦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重大装备领域需求,定制化开发工业APP,直击核心软件技术痛点。工业互联网应用方面,将加快建成电子信息、医药、纺织服装三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丰富园区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智能物流等多元应用场景,让工业生产步入智能“快车道”。
提质升级商贸服务业,位列重点任务第二位。《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批零买卖”传统商贸业态向平台经济、特色商圈、供应链经济等领域转变,到2026年,实现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全市排名前四,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贸服务强区的任务目标。届时,龙华区将依托壹方天地、星河ICO等,打造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百万级商业空间综合体,培育区域消费增长极。依托龙华区港澳特色街区(上河坊)、民治街区和观澜街区等,串联周边的老街小巷,融入香港、澳门、深圳三地同宗同源的岭南文化和精神基因,打造若干个网红潮流街区,形成港澳特色商圈。
龙华区还将持续擦亮数字旅游品牌,依托港人来访、澳人来访等趋势,结合上河坊港澳特色街区、卡鲁冰雪世界、IFLY风洞等港澳游客旅游消费热点,推出港澳特色活动,打造“夜间经济”试点,常态化举办灯光秀,发展夜间旅游。深入挖掘观澜红木、版画、瓷器等文化特色,推动红木、红茶、红酒、网红相互促进,引进敦煌、故宫等元素,运用VR、AR、AI等数字技术,打造观澜东方美学小镇,打造具有主题性的数字旅游IP。立足数字产业基础,推出工业旅游线路,将特色工业旅游企业串珠成链,引导企业开发“工业+研学”“工业+商务”特色游径。打造低空文旅休闲场景,推动AR/VR低空体验、有人机虚拟仓等智能化娱乐场景建设,探索在六大重点片区差异化开展文旅特色空中飞行表演活动,引入“eVTOL+文旅”项目,推动“低空经济+旅游”融合发展。到2026年,推出3条工业旅游特色游径,新增2条低空飞行旅游线路。
培育服务业集聚区 引导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
朝着将龙华区打造成为全市高端服务核心区的目标,《行动计划》提出将实施服务业集聚区培育行动,以现状用地条件和组团式格局为基础,形成“两心三廊多节点”服务业发展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引导服务业企业集聚发展。
其中,“两心”是指龙华中轴数字产业核心区和龙华国际商业中心两大服务业核心。前者聚焦数字经济、设计服务、投资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进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在北站设立总部、研发中心或财富管理机构,加快建成市级数字经济总部基地、国际工程设计总部基地;后者瞄准5G前沿技术,布局数字文娱、新零售业态,打造成为集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娱乐、商务、酒店于一体的地上地下商业活力核心区和产值超500亿元的国家级引领商圈。
“三廊”是指沿梅观高速和沿福龙-龙大高速的两大生产性服务业走廊,以及沿大浪-龙华的生活性服务业走廊。
“多节点”是指打造梅林关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全域低空物流网络试点、鹭湖科技文化服务集聚区、大浪时尚小镇、观澜数字文化小镇、樟坑径区域民航试验区等多个区级特色服务业集聚区。
注意到,龙华区将在民治街道、龙华街道打造全域低空物流网络试点,持续推进龙华美团无人机智能配送项目,推动京东、丰翼科技等物流企业在龙华布局低空物流业务,打造无人机智能配送示范标杆。在樟坑径区域,则将依托樟坑径直升机场,加快打造大湾区低空民航枢纽,探索建设深圳与广州、东莞、惠州、珠海等城市的低空航线,串起大湾区直升机“15分钟经济生活圈”。
凭借“两心三廊多节点”聚势赋能,到2026年,龙华区将建成1个国家级商圈、3个市级总部基地、3个节点性服务集聚区,吸引服务业企业抱团集聚,共享资源、协同创新,汇聚成产业磅礴伟力,向着更高峰攀登。
明确责权分工 确保行动计划精准落地
从《行动计划》中可以看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8大类35项重点任务中,均明确任务目标、责任部门,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精准落地。与此同时,在全区层面加快形成包括1个行动计划、12个实施方案和配套举措的“1+12”政策文件支撑体系,并全面梳理和完善细分领域“工具箱”,支持“3+3+2”细分领域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人才招引、市场主体和品牌培育等,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为服务业发展筑牢全方位保障根基,彰显龙华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为产业前行保驾护航。
自《行动计划》发布以来,龙华区各部门闻令而动,迅速投身各项任务落实攻坚。项目建设一线,龙华国际商业中心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工地现场热火朝天;企业培育领域,加大扶持力度,一批优质服务业企业如春笋拔节,茁壮成长。同时,建立高效跟踪评估机制,时刻紧盯《行动计划》实施动态,精准调整优化政策航标,确保全程行稳致远。
凭借清晰笃定的发展目标、切实可行的重点任务,以及坚如磐石的信心决心,龙华区正阔步迈向未来,期望在三年内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腾飞,华丽蜕变为全市高端服务核心区,为深圳经济持续繁荣注入来自龙华的澎湃活力,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熠熠生辉的“龙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