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代表考察龙华区国际合作中心。
《龙华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标杆城区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引国际友人关注。
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
招商引资是驱动区域发展的“永动引擎”,更是撬动产业升级的“黄金杠杆”。今年以来,龙华继续高奏招商引资激昂乐章,凝心聚力,多维破局,打造招商强磁场,再引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助力产业生态“枝繁叶茂”,以蓬勃之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打造招商“强磁场”
招商硕果缀满枝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航下,龙华区高举“全区招商一盘棋”的大旗,打破部门、街道间的“围墙”,让信息、资源充分流动起来,各部门、街道携手并肩,高效运转,为企业提供从“初相识”到“共发展”的全流程贴心服务。
区领导化身“首席招商官”,奔赴世界各地、国内重点城市,为龙华发展牵线搭桥。他们有的带队远征匈牙利、波兰,在新能源、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寻觅宝藏企业;有的穿梭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开展经贸交流;有的奔赴北京、上海等城市,深入调研重点产业集群,探寻合作机遇。
在“头雁效应”带动下,龙华精心编织出一张专业化招商“大网”,联动市、区部门及街道组团出击。他们提前摸清目标企业需求,带着诚意和方案,奔赴哈尔滨、济南、宁波等重点城市“敲门招商”50余次,凭借高效的服务,一揽子解决企业落地难题,成功与众多企业“牵手”,让龙华的招商“朋友圈”越来越广。
与此同时,龙华区积极拥抱行业商协会这个招商新阵地,与深圳宠物行业协会等机构交朋友,并借助2025全球人工智能展等展会平台,打开一扇扇展示窗,向世界展示龙华的魅力与潜力。
6月,龙华区又组织市外优质项目合作对接会,搭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各方携手努力之下,今年上半年,龙华区对接超300家重点企业和机构,最终122个优质项目落户龙华这片发展热土。项目涵盖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行业巨擘,注册资本高达148亿元。它们不仅带来真金白银,更播撒下创新发展的“种子”,为龙华产业升级蓄势赋能。
提升招商“软实力”
护航企业速落地
招商引资的乐章奏响时,龙华所做的并非只有“走出去”扩大“朋友圈”,而是做好了方方面面的万全准备,引进与服务并重,与优质企业“双向奔赴”。
在产业用房领域,面对一些优质项目的诉求,工作人员化身专属顾问,一对一推介龙华区创新型产业用房优势,并一路“保驾护航”,为企业协调加快推进申报流程。
为确保产业用房物尽其用,龙华区又化身“智慧管家”,修订管理方案,开展随机抽查,让监管工作既规范又高效。同时,启动2025年动态评估工作,全面摸排入驻企业履约情况,推动产业用房入驻主体实现更多产出,确保每一处空间都迸发活力。
在招商路径方面,龙华区学习北京、上海等地先进经验,开展“以场景换投资、以生态引企业”的创新招商探索。目前,已围绕产业政策、产业空间、新能源、人工智能、工程建筑、政务服务、资本招商等方向,初步构建了辖区“双招双引”场景资源底板,梳理出智慧政府等多个具有落地潜力和转化价值的应用场景,为后续破解招商同质化、提升区域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发展“续动能”
产业画卷绘新篇
新技术、新产业、新项目快速迭代,优质项目已成各地政府捧在手心的“香饽饽”。
今年5月,《龙华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标杆城区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活动暨十大国际化项目启动仪式的举行,正式拉开了龙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标杆城区的全新序幕。
行动方案重点聚焦市场、产业、企业、园区、平台、人才、城区、服务、文旅、营销等领域开展十大国际化行动,并在每个领域选取一个代表项目形成今年十大重点项目,即“1010计划”。其中,十大国际化行动中为龙华招商引资继续保持蓬勃势头奠定了基础。
例如实施企业国际化发展提速行动,将重点面向全球招引优质外企企业;实施园区国际化赋能行动,将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能承接国际资源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和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实施对外交往平台资源拓展行动,将重点持续拓展全球创新资源网络、扩大国际合作中心品牌效应、缔结一批国际友好交流城区。比如,提升国际合作中心“双500”服务内容:链接超500家外国商协会和国际中介服务机构资源,整合超500项国际化服务事项,打造投资龙华第一站国际“总客服”、对外交往项目“集聚地”等。
虽然上半年成绩斐然,但龙华区深知,为了保持产业发展后劲,招商引资渠道需进一步拓宽,项目研判能力要持续提升,产业用房监管还得更加精细,部门间信息共享需更顺畅,应用场景招商机制也要不断完善。下一步,龙华区将积极争取市级项目资源,推动更多大项目落户;借助先进工具精准招商,对接重点经济区域,让龙华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部门协同,建立高效招商机制,让各环节配合更加默契;完善产业用房政策与监管,打造优质产业空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招商方式;构建场景招商生态,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继续以昂扬的姿态、坚定的步伐,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高奏招商引资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