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现公布龙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报告电子版可以在龙华政府在线(www.szlhq.gov.cn)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龙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系(联系电话:0755-23332009)。
一、总体情况
2023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上级相关文件部署,以打造更加阳光透明法治化政府为目标,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方式,着力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水平。
(一)务求实效,“数字公开”创出阳光政府建设新高度
相关工作经验连续四年五次被国办《政务公开工作交流》刊登推广,获刊登次数位居全市各区第一,连续两年获省府办书面表扬肯定;政府网站建设成果获国务院网站发布推广四次;连续五年获市对区政务公开绩效考核满分第一名;连续三年获区委区政府表扬信四次。一是探索推进社区“三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助推打造基层治理新示范。印发《深圳市龙华区社区“三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深圳市龙华区社区“三务”公开标准化事项清单目录》,搭建龙华区社区“三务”公开专题专栏,实现“三务”信息“掌上查”“随时阅”;在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等醒目便民位置优化建设“三务”公开宣传栏,让群众“就近”享受政务公开便利。二是打造系列“政府开放日”精品活动,实现政民政企互动“零距离”。印发《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年“政府开放日”活动实施方案》,围绕重点民生领域,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政府开放日”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共推进108场“政府开放日”活动、27场“政务云上见 互动零距离”在线访谈活动;成功举办龙华区2023-2024年“政府开放日”启动仪式暨“走进龙华重点片区”推介活动,架好政府与群众、企业之间的“连心桥”。三是率先实现政务公开专区全域建设,保障公开场景融入群众生活。完成全区64个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形成“区-街道-社区-园区”四级联动、点线面结合的大公开格局,实现“政府信息一键可查,服务事项一站可办”。截至目前,政务公开专区已有71台自助查询机导入政务公开模块,接入子栏目94个,累计服务50余万人次,推动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走向深度融合。
(二)探索创新,完成“双语多端”政府网站新升级
推动完成门户网站无障碍与适老化改造,获工信部授予的信息无障碍标识;聚焦用户体验,通过智能化搜索算法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场景分析技术,打造多样化智能化搜索,实现“搜索即服务”;上线“个人—企业—游客”多角色服务模式,实现为不同角色提供主动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上线多语版(英法日韩)国际化街区、国际营商环境专题,不断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2023年,网站等平台公开信息超3万条,访问量超1660万次。
(三)干在实处,“数字化服务”带来沉浸式办事新体验
一是全市率先推行“免申即享”改革,推出四批共84项“免申即享”事项,兑现政策红利17.4亿元,惠及65万企业和群众,实现四个“全省之最”。获国务院、《人民日报》、省府办发文点赞,市、区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市推广。二是率先打造“政策AI计算器”,全量汇聚全区11个部门,涵盖企业和个人的310个政策补贴事项431项补贴情形,推出“企业条件导办”“政策文件导办”“补贴事项导办”以及 “政策AI推荐”“政策月历”等特色功能模块,将企业申请政策由原来“阅读理解题”变“选择题”,3分钟便可以政策申报,上线以来访问量超40万人次,超2000家企业申报资助补贴达12亿元。三是推动服务事项“无感申办”改造,通过系统调取数据自动填充表单信息、自动匹配证照材料完成“无感申办”,实现办事信息少填或不填、申请材料少交或不交。目前已上线“无感申办”事项292项,实现业务申办3万余件。
(四)持之以恒,“网络哨兵”护航网络空间新发展
积极参与深圳市网络安全市区协同联动工作,初步构建了市区一体化网络安全数据共享体系,推动六个层面78类网络安全数据共享共用,实现了市区间“数据通”“业务动”“管理串”。扎实做好安全监测预警,落实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龙华区连续两年荣获“深蓝”深圳市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区级优秀防守单位”称号。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3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深化。二是政府开放日等公开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持续打造系列政民政企互动精品活动,通过线上视频互动、线下路演推介等方式,做强做优“政府开放日”系列特色活动,以公开促交流、促服务、促执行、促效率,不断提升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全区政务公开骨干专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科学设置培训课程,提升培训效果,提高专干专业化水平。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暂无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