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现公布龙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起止时间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本报告电子版可以在龙华政府在线(www.szlhq.gov.cn)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龙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系(联系电话:0755-21052094)。
一、总体情况
2024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上级相关文件部署,以打造更加阳光透明法治化政府为目标,持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方式,切实增强政府信息公开质效。
(一)“公开创新”点亮政务透明,打造阳光政府新标杆
创新基层政务公开,构建线上线下“三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体系,获评2024年网上政府优秀创新案例;政府网站建设相关经验,被工信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评为2024年区县级网站“十佳”优秀创新案例和数字政府优秀创新案例。一是龙华区在全市率先推动社区“三务”公开建设,为基层治理可视化打造新样板。依托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成果,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思路,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区“三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线下选取12个试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站、居委会等醒目便民位置建设“三务”实体公开栏,让群众“就近”享受公开便利,线上通过“龙华政府在线”“i深圳”龙华专区等平台搭建社区“三务”公开专区,实现信息“掌上查”“随时阅”。二是创新打造“政府开放日”系列精品活动,拉进政民政企互动亲密度。围绕产业发展、企业所需、民生关切,创新场景设计,将“开放日”设在商务楼宇和公园,宣讲工业上楼、智能制造装备和垃圾分类等政策,与政、企、社、民、学等多方代表深入交流,充分释放政务公开效能,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活动亮点及成果获央视网、中国新闻周刊、南方日报、深圳卫视都市频道、今日头条、龙华融媒矩阵等媒体、平台关注报道,全网阅读量超200万。三是龙华区在全市率先推动人工智能在政务公开领域示范应用,为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创新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在全市率先打造集信息融合、政策汇聚、服务集成、便民引导于一体的GPT智能客服平台,系统破解以往政府信息“搜不到”“搜不准”“看不懂”等难题,有效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到达率。
(二)“多端融合”助力政务升级,推动政务服务新生态
深化党政机关网站和新媒体建设管理,出台《龙华区党政机关网站和新媒体建设管理工作规范》,明确开办整合、运营监管等全链条流程,清理整合功能相似、用户关注度不高、僵尸等新媒体账号120个;加强平台联动建设,推动中外文政府网站升级改版,推动“教育服务专区”“文体场馆预约”等264项服务同步接入政府网站、“i深圳”龙华专区、“i龙华”。网站年均公开信息超5万条,访问量超1600万次;“i龙华”累计注册用户数超170万,访问量超6000万。
(三)“服务革新”提升办事效率,塑造高效政务新体验
一是升级“免申即享+政策AI计算器”。龙华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五批共116项惠企利民政策补贴“免申即享”,惠及超79万企业和群众,兑现政策红利超20.15亿元,实现四个“全省之最”。龙华区在全市率先推出“政策AI计算器”,汇聚全区14个部门431项政策补贴,访问量突破55万次,发放补贴超16亿元,精准惠及企业3200余家。二是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改革。已与山东、广西、湖南以及广东省内超100个市区县签署“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实现涵盖人才津贴申领、政策扶助申请、民生保障服务等八大领域,超过11000项服务事项跨地域办理。三是全市首推“政务+直播”。建立“云端送政策、直播解难题”新模式,开展商事登记、人才服务等6场专题直播,在线实时答疑解惑,实现政企政民互动“零距离”、政务办事高效率,共吸引超368万人次观看,点赞量超248万次。四是上线全市首个区级“云上政务大厅”。数字化云端视频赋能创新业务场景,上线涵盖人才资助、医疗卫生等13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提供在线视频咨询、视频辅导、视频受理等服务,实现“线下实体窗口”向“线上虚拟大厅”延伸。上线以来,解决群众问题4800余个,服务好评率98%以上。
(四)“网络护航”筑牢安全防线,构建网络治理新模式
加强数据安全顶层设计,编制《龙华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龙华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要求。严格日常安全运维管理,保障龙华区电子政务外网安全可控,全年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在“深蓝·莞盾-2024”中龙华区综合成绩全市第一,连续三年荣获“区级优秀防守单位”称号。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24年,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推进,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基层政务公开的应用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数据共享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优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全面铺开社区“三务”公开专区建设,持续优化建设“三务”实体公开栏和线上专题,实现群众“家门口”“指尖查”的公开便利,拓宽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筑牢基层“大公开”格局。同时,通过线上视频互动、线下宣讲推介等方式,持续做优做强开放日系列特色活动,强化政企政民沟通协作“连心桥”作用,提升企业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机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信息处理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函〔2020〕109号)规定的按件、按量收费标准,本年度未产生信息处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