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当我问Deepseek,能不能总夸孩子聪明……

来源:龙华区观澜街道办日期:2025年03月18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Deepseek很直接且很肯定地回答:不,不能! 这个答案或许会让不少人感觉到迷惑——夸孩子聪明有什么不对?夸孩子聪明几乎成了家长表达欣赏和鼓励的常见方式。更有不少人认为“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应当经常表扬孩子聪明。”事实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美国教育学家卡尔德威克研究发现,当我们夸奖孩子聪明而不是夸奖孩子努力的时候,对孩子后续的学业表现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经常表扬孩子聪明反而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成长。

  1、那些被“聪明”裹挟的孩子。

  “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学习一点就通!”小纯妈妈总在亲友面前这样夸小纯。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只有小纯知道,她内心有多么害怕暴露自己“不聪明”的一面。有一次,小纯听说小考难度很大,她害怕“考砸”了不符合自己“聪明”的人设,甚至假装肚子痛来躲避考试。

  同样,总被身边人视为聪明小孩的小辉,上高中之后发现物理越来越难,自己根本应付不来。但他却常常故作轻松地说:“太简单了,根本不用做”,以此来逃避物理作业。无论是逃避考试还是作业,都是小纯和小辉对自己要保持“聪明”人设的深深担忧。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的孩子像小纯和小辉一样,长期被贴上“聪明”标签。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了“固定型思维”,认为“聪明=天赋=成功”。

  2、夸孩子要夸在“点”上。

  有效的夸奖应该聚焦在孩子的努力过程、具体行为上,而不是泛泛而“夸”。家长夸孩子要有策略,关键在于以下几个“点”。

  夸“努力过程”而非“天赋”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应关注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例如孩子数学考了满分,家长可以说“你最近每天都认真复习,做了很多额外的练习,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得到了好成绩,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宝宝真聪明”。

  夸“具体行为”而非“结果”。

  夸奖具体的行为可以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行为值得肯定,强化孩子的正向习惯。例如孩子收拾了房间,家长可以说:“你今天主动收拾了玩具,把书摆得整整齐齐,房间真的变得好干净!”这比简单地说“你真棒”更有鼓励作用。

  夸“内在品质”而非“表象”。

  通过夸奖塑造孩子的责任感、同理心等品格。例如孩子赢得了篮球比赛,家长可以说:“今天赢得比赛真的很棒,但更让我骄傲的是,你主动关心队友,注重配合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而不是只关注“比赛赢了”的表象。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