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龙华街道景龙社区2023年党组织工作总结

来源:龙华街道办事处日期:2024年01月15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2023年,在龙华区委和龙华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及驻点团队的帮助和指导下,本人围绕街道中心工作,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创新治理新路径,以“四力”促“四变”推动社区各项工作见实见效、走深走实。

  一、主要工作

  (一)积蓄固本培元“精神力量”,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引领力,立好“凝心铸魂强党性”大框架

  一是以上率下全员学,线上线下有结合,突出一个“广”字推行“集中+分散”双管齐下,以上率下带头学,丰富形式深入学,邀请讲师团专家、社区第一书记及党组织开展专题党课30余场;盯住“少数+多数”双向带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抓书记、书记抓”督学活动20余次;坚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发放各类党建书籍1200余本,发挥好学习强国、智慧党建等线上平台推送各类主题学习内容700余次。精心组织强化学,多维度吃透内涵,突出一个“深”字实施支部联片“1+1”“老+新”机制,着力提升党务综合素质,切实增强履职能力;打造“四云”课堂品牌,深化“草坪党课”“行走的思政课”“微党课”,军事化“大练兵”等主题特色实践活动70余场;开展“送学上门、送书到家”20余次,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流动党员跟前,确保主题教育“不漏学”“不缺课”“不掉队”。三是以学促干系统学,全方位落地见效,突出一个“实”字从办公案头到巷尾街头,化“脚力”为“能力”,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136场次;从群众上门到干部下访,利用“一社三会、驻点日”,开展建言献策30余场,收集解决意见问题169个;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以板凳议事会、流动议事桌等形式开展“邻里话社”、“居民说事”等主题茶话会活动16场,让“群众跑”变为“干部跑”,有效解决各项实事难事306件。

  (二)备足强基固本“笔墨纸砚”,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勾勒“众人心齐泰山移”整体线

  一是扩大有效覆盖,推动组织建设从“无”到“有”。率先探索实践“支部建在小区上”,通过包网入户、全面摸排、“三评”工作机制,将党员找出来、班子评出来、支部建起来。2023年,27个小区、4个城中村已实现党组织100%“全覆盖”;探索“党支部+先锋服务”模式,组建“红色联盟团”,形成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先锋服务队“接单”的闭环模式,实现1+1>2的跃进。各支部主动化解邻里纠纷307个,认领群众微心愿200余个,让原本“亚健康”的小区复苏焕“新颜”。二是实施先锋行动,推动组织力量从“点”到“面”创新推出楼道“红管家”机制,把“休眠党员”唤醒来、党员身份“亮”出来,让党员带好一个家庭、带优一栋楼宇、带亮一个小区;开展“支部联片、党员入格”,邀请小区党员担任“民情观察员”,实现民情收集“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组建“义巡队”,通过支部这把“金钥匙”将一群“人熟、地熟、情况熟”且党性强、有热心、有能力的邻里组织起来,填充社区与群众的“联系间隙”。三是优化阵地建设,推动组织阵地从“弱”到“强”。盘活小区闲置用房、公配物业等场所资源,推动支部“红色枢纽阵地”全覆盖;推动品牌阵地服务双建设,升级打造可可沙龙亲邻之家,新砌“百事帮 万家安”“困难找‘民’星”等急难事邻里互助平台,挂牌优品建筑亲邻之家,以阵地挖掘吸纳贤达能人,实现党群阵地服务前移,资源“一站共享”;采取“一年两评、自查自评、邻里来评”模式开展阵地考评,提升阵地建设服务“质量”。

  (三)打磨守正创新“线条细节”,着力提升治理创新内驱力,描摹“藩篱冲破谱新篇”局部图

  一创新邻里服务新模式,从“一元管治”到“多元联动”。依托定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首创“四邻工作法”,组建31支特色化“邻里帮”先锋服务小分队。小分队成立以来,多次获居民点赞和赠送锦旗21面,并荣获“龙华区最美先锋服务队”称号;发挥社会组织优势,打造“深漂老人抱团互助”“大妈说事”“小衣大爱”等一批富有辨识度的服务品牌,深受邻里喜爱与好评。二是解锁人民调解新路径,从“单点服务”到“多点服务”。创新打造1 个“张书政调解工作室”+“N”个志愿调解队+“M”个亲邻调解屋,以阵地前移助推诉源治理;组建“邻里解”智库团,挖掘辖区离退休党员干部、律师党员等红色力量,让“身边人”参与调解“身边事”;采用“1+1+1”教学培训模式,为基层调解工作插上专业的翅膀。2023年,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10宗,调解成功率达99.67%。今年,区委组织部组织全区68个社区骨干到我社区开展“定格+调解”跟岗学习活动,让亲邻调解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格内服务新效能,从“单作战”到“联片攻坚”。巧用“三四五”工作法,解锁7大项22小项工作清单,有效提升“格”内管理精度、服务温度、治理效能,让格内焕发新活力。2023年,“三四五”工作法获评“龙华区定格化管理服务优秀案例”;创新搭建“点位有险情,近邻力量来驰援”应急机制,实现相邻小区消防资源共享,并有效破解老旧小区消防力量不足、业务不精、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

  (四)染好惠民利民“整体色彩”,着力提升群众服务亲和力,绘就“邻里幸福生活圈”工笔画

  一是紧盯民生之忧,多聚焦特殊群体帮扶。建立健全“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26项;开展帮扶慰问400余次,帮扶困难人群5人次4万元,救助社会闲散人员38人次,协助112位残疾人验证两项补贴,发放独生子女奖励金131万余元;推动成立社区慈善基金会,不断深化拓展公益内涵和外延。二是紧抓安全之绳,多举措夯实安全基石。结合“支部联片,党员入格”,开展格内消防演练40余场,培训居民3000余人;打造“流动型”消防宣传平台,以便携“口袋”式投影仪、移动小喇叭等,实现安全教育随行随学;落实周三安全“整治日”,巡好周四安全“责任田”,保障假日安全“排好雷”,全年开展专项整治291次,检查各类场所10662家。三是紧握整治之拳,多维度优化人居环境。以“四个新”推进燃气“瓶改管”提速惠民,推动点火3018户,点火率58.17%,未完成点火2166户,均已签订承诺书;推进15处边角地块微更新、微改造、微提升,完善“共建花园”“儿童友好公园”5处;动员党员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垃圾分类督导工作1000余次,整治超门线经营、流动摊贩4508宗,清理乱张贴、乱挂晒等8000余处。四是紧扣党群共建,多元化融合显新成效。党建引领“破题”,用实干实绩“答题”,发扬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广东省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优势,打造第二课堂项目,向退役军人事务部、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线上视频展示汇报,均获高度认可;2023年,荣获广东省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市级绿色(宜居)达标社区、环保守法示范社区,区级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退役军人优秀服务站等区级以上荣誉8项。

  二、存在问题

  (一)理论转化实践能力不足,“结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实际学习中,多数支部往往是学习管学习,特别是近年来支部工作点多面广、千头万绪、交织错杂,导致各支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不够,难以把理论转化为成果,指导实践的能力缺乏,学用脱节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党员对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理解的还不够透彻,把握的还不够精准;部分支部在接到工作任务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做到最好,而是如何完成最快,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有时还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的固定安排,忽视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党建工作创新力度不够,“精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随着党委管辖的党组织越来越多,党员的结构性也越来越复杂,导致党员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而在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学习教育上,未能充分考虑小区、城中村、“两新”组织党员在年龄、文化和职业方面的差别,学习教育针对性不强,党建工作创新思路欠缺;工作方法与各支部实际结合不足,部分组织生活单调乏味,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与年轻党员的实际脱节,不能满足多年龄段党员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从而导致党员的参与热情不高,影响组织凝聚力;部分党支部在学习贯彻“三会一课”制度上,学习方式比较枯燥死板,缺乏生动活泼的氛围,存在“规定内容做的翔实、自选动作却很少”的现象。

  (三)队伍综合素质精专不一,“储备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党委管辖党组织数量庞大,党员队伍中年轻有能力的没时间不愿意担任,年纪偏大的有时间愿意担任却能力跟不上,加上大部分支部书记委员干部均为兼职,导致在思考和开展党建工作的时间、精力有限;支部干部队伍建设不过硬,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在工作上不大胆、改革措施办法少、招数少;大部分支委成员在党建工作中表现不够专业,参加党务工作培训和考察学习的机会较少,缺乏组织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效融合的经验,导致党务工作落实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部党建工作的质量。

  (四)长效监督问责机制不全,“健全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和责任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职责任务不够清晰、履行责任不够有力、追责问效不够严格。督促检查、调研指导、会议推进多,而总体谋划、研究规律、分析研判少,使基层党建工作容易浮在面上,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打了折扣;部分党组织的党员和支委对于自觉接受监督或行使监督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出现“监督别人有顾虑,受到监督不习惯”的现象;部分支部在党建工作落实上不够深入,存在强考核、弱问责的现象,支部之间缺乏主动交流学习和切磋意识,虽然对党建工作有所部署,但工作热情不高,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被动应付,对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形式、党员队伍管理教育缺乏自主创新谋划,导致党建工作引领力、竞争力和创新力不足。

  三、认识体会和努力方向

  (一)“五指成拳”直击党建薄弱处,夯基蓄势筑基础,红色堡垒展新姿

  聚焦党建工作薄弱处,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抓手,完善党建问责督导机制,把脉问诊、寻药开方、限期整改,共同提升党支部工作水平;创新工作定期提示机制,每月制定党支部党建工作提示清单,通过“清单式”管理,确保工作任务无遗漏,使事前提醒和事中监督相辅相成,形成闭环系统;推行支部课题研究机制。以上级党建工作规划为指引,将思想政治研究工作下沉到各党支部,鼓励引导各党支部结合支部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将党建工作与小区治理同步谋划、同步开展。

  (二)“五指发力”打造党建创新点,登高提质出成效,踔厉奋发永向前

  发挥党群阵地优势,完善“一支部一品牌”建设,激发党建活力。系统性、创新性升级支部品牌,创建“强融合、促双树”等新品牌,既体现支部特色,又满足工作所需;创建党员责任区,传导党建压力。以定人员、定范围、定责任、定任务“四定”为工作要求,以月度自查、季度巡查、年度总结为管理抓手,将“党员责任区”抓出实效;优化“三好”党支部评比,提升党建动力。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创新开展基础工作好、融合发展好、成果成效好“三好”党支部评比。

  (三)“五指联弹”奏响党建和谐曲,同频共振聚人心,优势潜力再释放

  以定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为载体,持续深化“三四五”“四邻”“1+N+M”等基层治理工作法,探索出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定期征集“急难愁盼”民生项目,制定措施、压实责任、明确时限,解决群众关切的重点热点问题;推动党群联动联建常态化,坚持在思想上“带”、工作上“带”、载体上“带”,由党委抓总、群团协同开展,使“向”上有领航,“块”上有支撑,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