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观湖街道大和社区2024年抓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来源:龙华区观湖街道办事处日期:2025年01月10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2024年,在观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在挂点领导、驻社区工作组的精心指导下,大和社区党委紧围绕街道重点工作,全力做好各项工作。一年来成绩较突出,“党建引领社工赋能基层治理”项目入选2024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社区被评为“2022-2023年优秀居委会”、“龙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在第十届深圳市民健康素养大赛龙华赛区获“最佳组织社区”称号,现将一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踔厉奋发,着力强化支部党建堡垒作用。一是持之以恒强化党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和“1310”具体部署,落实市委七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严格要求9个党支部规范化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开展集中学习“第一议题”96次,开展深入学习“南粤大讲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讲座、延安精神培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观看“百部党员教育优秀电视片”等,社区党委、党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18次。二是推动支部建设,共筑坚强战斗堡垒。成立田寮村党支部,实现城中村党支部全覆盖。扎实推进“两个覆盖”工作,走访社区企业、个体商户73家,摸排成立两新党支部1个。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人,确认发展对象2人,吸收为预备党员1人。抓好股份公司换届选举,换届后党组织书记与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一肩挑”比例100%,党组织班子成员与股份合作公司“三会”成员交叉任职比例100%。

  (二)党建引领“五社联动”,共绘基层治理新蓝图。大和社区深入贯彻区、街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实现社区全面高质量发展。一是培育“本土化”社会自组织,为居民提高多元化服务。构建“一巷一馆一中心”社会治理阵地矩阵,丰富党群服务阵地层次,塑造有特色、有温度、有活力的城中村公共空间,提升居民的公共生活品质。今年新孵化1家社会自组织益童社,以托育+公益项目运营模式,打造社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二是突出多元化参与,做强“大党委”树牢“主心骨”。引进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展驻村服务,积极链接政企社、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为社区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签约了深大和深职大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基地落户社工村,邀请深圳市未保中心、龙华区未保基金等多方参与,搭建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救助帮扶服务,链接腾讯基金、平安促进会等社会资源,实施绿益计划、平安益家等行动,培育出大和社区绿色环保志愿队及平安志愿者等队伍,协助街区开展安全巡查、反诈防骗、服务宣传、文明实践、环境保护等各类活动。三是坚持平安善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共接收群众诉求984宗,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8.58%。紧盯劳资纠纷等纠纷重点领域,共化解劳资纠纷投诉案件150宗。社区“五位一体”关爱帮扶小组持续开展核查走访精神障碍患者患者46人次,签订监护责任书41人,在册精神障碍患者均在控。高度重视1015专项工作,专项人员面访率100%、稳控率100%,信访态势平稳可控。四是宜居品质多维提升。“瓶改管清瓶”工作全面推进,大和村集中点火3400户、东庵村查漏补缺点火200户、田寮村查漏补缺点火270户;消除餐饮场所燃气安全隐患30处,推动27栋C2类房屋检测整治,落实16栋C3类危房清空围挡工作。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线,排查辖区“三小”场所、出租屋、高层建筑、再生资源回收站等场所3238家次,打造火灾高风险区域整治样板楼栋12栋,整治火灾高风险区域场所1590家。大和社区义务消防队获龙华区义务消防技能大比武二等奖、团体三等奖和技能进步奖。

  (三)党建引领新篇章,结对共建暖人心。一是党建凝聚向心力,结对共建谋新局。社区积极响应深圳龙华与新疆喀什持续三年的“个十百千万”圆梦计划行动,认领16个“微心愿”。组织开展“让爱暖冬”衣物捐赠活动,广泛发动辖区党组织参与衣物捐赠活动,共捐赠700余件,惠及居民群众500余人。持续推进与区政数局党建共建工作,开展“3+1”结对帮扶活动3次,慰问困难群众30人次,联动开展“共建绿美龙华”系列活动3场,种树110棵,以实际行动推进绿美龙华生态建设。加强与美中学校党建共建工作,开展“家校社协同,打造文化志愿小使者培训活动”、“小小银行家系列活动”等7场活动进校园。二是汇聚力量,暖“新”关爱。积极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在大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小哥工作室,开展“凝心聚力、一起向未来”、“暖‘新’更暖‘心’”等慰问活动,团结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更有归属感、幸福感。

  (四)立足民生服务,强化社会服务保障。一是以街区治理为抓手,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推行“六包六联”定格化服务机制,深化区-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以“街区”为治理单元,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统筹下沉的55名骨干力量作为“专职”治理队伍,48名党员群众组成的先锋服务小分队作为“兼职”治理队伍,通过常态化开展“社区丈量”行走,畅通群众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扎实做好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全面提升社区福祉水平。积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传活动,开展计生协宣教传活动6场次,惠及人数200余人。开展大病救助工作及低保工作,申请救助2人,发放金额8758元。通过走访慰问、个案服务等方式,走访帮扶困难群众288人次。入户走访困境妇女儿童48户,开展特色活动62场,服务妇女儿童4000余人次,今年获评第二批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社区。三是构建和谐美好的亲邻社区,促进邻里关系融洽发展。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关爱慰问活动、非遗传承活动、普法宣传活动等惠民服务活动236场,服务居民9956人次,形成“第一届新春庙会”“元宵嘉年华”等一批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为主的特色服务品牌项目。组建“亲邻帮帮团”,汇聚睦邻资源,邻里互助,帮扶群众521人次。

  (五)突出问题导向,抓好整改整治。以茶为媒,心贴心倾听民声。社区党委组织开展“社区书记茶话会”12场,邀请辖区企业、物业、党员群众代表等参与。收集解决各类问题 14个,解决了“企业消防演练不够专业”、“企业招工难”“整治金雄达科技园东门格澜路东侧边坡”等一批民生问题。实施13件民生微实事,在便民设施、环境提升方面精准发力,面向一老一小、妇女群体、特殊人群精细服务,投入金额约51万元,解决了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二、存在问题

  (一)支部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社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各支部班子管理难度增大,虽已选举年轻党员作为支部书记,但仍存在支部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个别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质量不高,“党味”不浓,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形式方法单一,个别支部存在议题记录不及时、不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班子的党建业务指导促其提升,需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二)理论转化实践能力不足。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多数支部在组织学习时往往过于侧重于单纯的理论学习,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不够,难以把理论转化为成果,指导实践的能力缺乏,“结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党员在学习思想的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浅尝辄止的现象,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文件、机械性地参与会议,并未真正沉下心来深入研读经典原著、精准领悟核心原理,对于其深层次的丰富内涵以及精神实质缺乏透彻的理解与把握。

  (三)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尚需加大力度。社区党委在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方面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较低。一部分企业配合度低,在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进行摸底排查的组建过程中,遇到党员组织关系不愿转入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已组建两新组织的企业对党建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没有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党建工作视为“软任务”,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这导致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认识体会及努力方向

  “千帆竞发,敢为先者领航”。2025年,大和社区将继续在龙华区委、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守党建核心引领,紧贴群众心声需求,步伐稳健,勇往直前,汇聚各方力量,创新机制,以满腔热忱和坚定信念,共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蓝图,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聚焦党建引领,加快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化第一议题“双学习”制度,强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市、区、街道的决策部署,以扎实的作风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落细,形成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意识,持续提升干部队伍多方面能力,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障各方面工作落实。

  (二)聚焦群众福祉,认真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坚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为群众提供有力有效有温度的服务保障,做好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工作,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让弱者困者感受到更多温暖。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供给,推出更多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做、满足居民需求的优质服务。

  (三)聚焦安全生产,全力夯实社区安全基础。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推进出租屋电气隐患整治工作,持续组织开展打通生命通道、违规住人、高层建筑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辖区安全稳定。

  (四)聚焦矛盾化解,不断筑牢社会平安基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把信访事项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化平安建设中心作用,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开展重点场所平安志愿服务,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共建共治,提升居民共建美好家园热情。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