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大浪街道赖屋山社区2024年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来源:龙华区大浪街道办事处日期:2025年04月02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赖屋山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民生促发展”,以党纪学习教育为抓手,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增强为民服务本领,着力推动党建工作实起来、强起来、严起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以理论武装为基石,党性修养有了新高度

  一是在理论武装上持续发力。坚持把学习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双学习”制度。全年社区党委“第一议题”学习28次,各党支部理论学习110次,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二是在理想信念上精准发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党员干部前往文化名人优良家风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学习;用好“学习强国”等在线学习平台,转发“每日一学”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对6名行动不便老党员、流动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服务。三是在政治建设上靶向发力。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年度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召开党纪学习教育部署会,制定党纪学习教育学习计划,采取“集中+自学”“班子领学+党员跟学”“专题授课+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多元化学习模式,实现对支部党员的全面覆盖;发放《条例》《百问百答》等书籍100余册,书记讲纪律党课21次,开展警示教育7次,有效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向深度发展;召开党风廉政建设、节前廉政教育会议7次,聚焦二次装修、私装电梯等廉政风险点进行重点督查督办,对3名工作落实不到位人员行谈话提醒;全力配合二届区委第九轮巡察工作,对巡察组查找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帐,落实立行立改9项。

  (二)以组织建设为首要,基层党建有了新成效

  一是抓组织建设。新建城中村党支部1个,实现城中村党组织100%全覆盖;完成社区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补选,3个党支部班子补选、改选工作,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每个月对组织生活记录本进行交叉检查,及时查漏补缺,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24年,社区党委被评为龙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二是抓规范管理。认真抓好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让党员都成为业务骨干。发展预备党员1人,确定发展对象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新调入党员8人,及时足额交纳党费。三是抓意识形态。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风险点,每月对党建书吧、党建标识、宣传栏等进行检查,发布新闻稿件220篇,营造积极向上氛围;发挥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及时处置舆情22条,有效防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三)以平安建设为抓手,社会治理有了新提升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办法,始终把平安建设作为目标,在找准结合点、增强融合度、发挥实效性等方面持续用力。一是消防安全强基。强势推进火灾高风险区域整治,加强应急管理服务站建设,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开展安全宣传及消防演练27场,提升全员自防自救能力;开展“破网、拆牌、清通道”专项行动,着力拆除影响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防盗网、铁栅栏、广告牌、鞋柜等障碍物4800余处,畅通“生命通道”;高压态势整治电动自行车“入室入户”问题,新建充电桩3个、插座150个,“一栋一柜”充放设施16个,增设实体墙、消防卷盘等设施,为居民规范停放车辆提供有力支持;稳步推进电气安全检测、“瓶改管”及“清瓶”工作,率先为辖区850余家“九小”场所全覆盖安装红外烟感智能报警器,构建高效技防网;加强“二小零”工程备案和安全监管,巡查776家次,现场控停41家次;履行“湖河林长制”职责,消除“三防”隐患2个,治理边坡4处。二是信访维稳促和。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充分利用“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全年开展法治宣传16场,举办禁毒、反邪教、反电诈、扫黑除恶、国家安全等宣传活动24场;建立群众诉求服务“小分格”工作模式,发动党员干部常态化走访,精准掌握企业、居民诉求,严格按照“30-24”机制快速处理各平台诉求案件675宗,多方联动积极稳妥处置羊台山庄一区13栋小产权纠等历史积案;强化重点人群管控服务,落实“一人一档”“专班管控”,19名重点人员无一失控漏管,30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平稳。三是市容提升治乱。以文明城市建设和环卫指数测评为导向,整治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六乱一超”17500余处,修复破损路面近200处,施划停车位线4000余米;加强垃圾分类,党员带头普及知识,开展宣传24场,志愿督导1340次;社企携手植绿159株,以实际行动向党员群众传递“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理念,营造“优”居环境;组建阳台山东地铁站综合整治专班,实施“人非分离”改造,新增停车位千余个;发挥党员“走在前、做表率”模范作用,带头劝导和规整乱停放车辆,地铁站周边交通市容秩序明显好转。

  (四)以破解难题为根本,民生福祉有了新增强

  一是共筑“一家亲”,深化“一会三团”协同效能。用“家”的概念打造社区党建品牌,提出“爱在赖屋山”基本理念,探索建立“一会三团”工作机制,以包括“书记茶话会”在内的“亲邻议事会”为核心,建立友邻共建团、善邻共治团、睦邻共享团。其中召开亲邻议事会40场,多渠道掌握社情民意,实现居民诉求“就地管”;友邻共建团发挥了社区“大党委”作用,联合区直挂点单位开展“让爱暖冬”衣物捐赠、绿美龙华等活动,与区妇幼保健院党支部合作开展义诊、两癌筛查进城中村等活动,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善邻共治团组建邻里共治队伍7支,涵盖纠纷化解、便民服务、家庭教育、文化宣传等领域,凝聚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睦邻共享团则建立“能人库”,孵化“睦邻瑜伽协会”“睦邻学堂”等一批睦邻服务品牌,释放“能人效应”,构建共享人文家园。“一会三团”相关经验获评南方日报“圳治202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二是阵地“微改造”,实现党群共融与惠民服务双提升。对城中村空地进行“微改造”,宝山新村篮球场、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园、公共晾晒区等项目让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升级;羊台山庄荒废花坛变身“一米农场”党建示范点,居民自治迸发新生活力;推动“幸福家庭角”儿童活动阵地提供嵌入式社区托育服务,被评为深圳市儿童友好社区、深圳市“向日葵亲子小屋”五星项目点,龙华区十佳妇女儿童之家等称号;围绕生命全周期开展家庭健康促进行动,建成龙华区首个、深圳市第二个国家级“家庭健康服务中心”项目点,并赴北京参加2024中国家庭健康大会分享工作成效。三是服务“微创新”,小项目服务大民生。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等群体现实需求,发挥“3+1”党员帮扶机制开展“敲门行动”,全年走访慰问各类困难群体70人次,救助生活无着临时遇困人员26人次,为困难家庭、困境妇儿、残疾人申请救助金、慰问金12万元,核查发放高龄津贴8.49万元,为3户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为21名长者提供助餐配送服务。精心打造“幸福满屋”亲子关系提升,“父母学堂·心灵书坊”等家庭教育项目,自主开发“襁褓安全”幼儿安全护航课程,全年开课84场,提升家庭幸福力;聚焦青年婚恋养育问题,打造“潮趣”青工项目70余场,强化青年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开展亲邻集市、“一米农场”丰收节、一年一张“全家福”等乐邻暖邻活动100余场,进一步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存在问题

  (一)党的理论学习有待深化。在开展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按部就班落实上级要求,特别是城中村党支部,大多依赖社区党委的推动和安排,学习教育形式多以读文件为主,存在学习形式和活动载体单一等问题;党员在学习时互动交流较少,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研究得还不够透彻,通常通过测试或者上交心得体会等方式来检验学习成效,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指导工作,距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二)党支部作用发挥有所弱化。股份合作公司党支部面临老龄化问题,50岁以上党员占比过半,队伍活力下降;城中村党支部党员工作地、居住地比较分散,学习多在业余时间,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致使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各支部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流动性大,部分党支部班子未能百分百持证,党建业务能力较弱,影响了支部党建工作质效。

  (三)为民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党支部服务内容和方式较为传统,未能与时俱进地创新内容与形式,缺少对群众需求的精准调研,导致服务与群众需求脱节,流于形式,未能让群众真正受益;部分党员对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入户走访不积极,为民服务不主动,精力多放在自身业务工作上,未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参与社区治理,为居民提供服务。

  三、认识体会和努力方向

  2025年,赖屋山社区党委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保持政治定力,忠诚履职,锐意创新,坚决把抓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稳步推进社区各项工作。

  (一)突出“组织提质”,围绕核心,让战斗堡垒“强”起来。

  1.深化理论学习,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主题党日等制度,充分利用好特色红色资源,实行支部班子上讲台、讲党课,以身作则、以讲促学;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引导党员、社区工作人员严守纪律规矩,紧盯重点领域持续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推动区巡察组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2.坚持固本强基,织密建强组织体系。持续做好定格化服务“六包六联”、书记茶话会、党组织堡垒行动、社区丈量、“四个万家”等工作,智慧党建登录率、党员报到率、活动参与率达到100%,发动党员积极参与党务资格考试,班子持证率、股份公司和工作站党员持证率达100%,提升党务业务水平;严把党员发展关口,提前谋划,扎实做好换届选举准备工作,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3.打造党建品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深化社区“大党委”建设,大力推动“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建设,以社区党委为中心吹响“集结号”,统筹结对单位、医院、学校、警区、物业、企业、商业、社会组织等资源优势,活化“一会三团”工作机制,推动“一会三团”规范化、制度化运行;多种渠道展示党建品牌的内涵、特色和成效,提高“一会三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成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主心骨”。

  (二)突出“政治领航”,凝聚合力,让基层治理“实”起来

  1.全员全域排患。毫不松懈地抓好经营场所、出租房屋、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二小零”工程、危化品、消防等重点领域风险及边坡挡墙、地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整治工作,顺利通过火灾高风险区域整治工作验收;持续推进阳台山东地铁站周边综合整治,在稳固“人非分离”成果的同时,采取专人值守、延长工作时间、文明劝导等方式,加强对地铁站周边流动摊贩的管理,有效遏制乱摆卖行为,为居民、游客提供便利的通行环境。

  2.推进诉源治理。持续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丰富普法形式,提升普法效能;严守稳定防线,落实好“一案一策一专班”及领导包案制度,发挥“小分格”作用,进一步做实做细“定格+调解”;构建社区治理数字信息库,用好数字治理平台,增强捕捉“弱信号”能力,重点做好教育培训、劳资纠纷、物业水电等重点领域的矛盾化解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实现信访量大幅下降,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3.夯实群防群治。推动警社资源融合,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推动居民楼栋长参与社区治理,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平安守护行动,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和居民参与度,警情压降成效明显。

  (三)突出“民生保障”,服务大局,让基层党建“活”起来

  1.社会事务有“广度”。与公安、民政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和更新社会面闲散人员、生活临时遇困流浪人员信息,为实施精准救助提供支持;统筹做好独居老人、残疾人、困境妇女儿童、重大病患等群体关爱服务工作,提升居民归属感;大力开展民生实事,在推进道路硬底化、公共晾晒区建设、文体设施更换、儿童友好阵地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解决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亲邻服务有“力度”。优化党群服务功能,持续推动企业服务、文体活动、中医药健康文化、非遗传承、心理健康等便民服务进党群;开展“亲邻陪伴”“亲邻救助”“亲邻集市”等系列亲邻活动,提升打造“一米农场”亲邻之家党建示范点,厚植居民家园意识;以赖屋山东区联恒商业街为核心,联动沿街商铺连片管理,打造“诚信经营联盟”,盘活门店经济,助推消费升级。

  3.家文化建设有“温度”。精耕“爱在赖屋山”家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成为基层治理的“稳定器”。深化家庭健康建设,依托国家级“家庭健康服务中心”项目点,联合医院、社康、公共卫生委员会培育一批活跃的家庭健康指导员,打造一批家庭健康服务项目,推动家庭健康服务体系从“有”到“优”的转变;深化“幸福满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开发分层分类家长培训课程,缓解社会生育焦虑和压力;讲好健康家风故事,通过家庭自荐、邻里推荐、社区走访挖掘典范家风故事,重拾传统家礼文化,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