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区 > 龙华区社区“三务”公开专题 > 党务 > 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 > 本单位党组织重要决策 、工作部署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2024年以来,四和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抓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现将2024年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铸就政治铁基,深植思想之根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社区发展的“定盘星”,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成员谈心谈话、民主集中制等制度,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铸魂,社区党委和23个党支部运用“双学习”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20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20场、书记讲党课88次。三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各党支部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总结学习情况,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观看警示教育片、赴警示教育基地现场教育等形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124次,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筑牢组织堡垒,夯实战斗阵地
一是顺利完成“两委”委员补选工作。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和上级有关规定,积极谋划、精心组织、严格程序、稳步有序推进,顺利补选社区党委委员1名和纪委委员1名,为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全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圆满完成四和社区党委委员及纪委委员补选工作,成立四和社区非公企业第一、第二联合党支部以及福城天虹商圈联合党支部。坚持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社区发展大局,推荐6名辅助岗晋升为主办岗。三是用好“民意速办”平台。秉承“30+24”工作机制,高效分拨高效处置“民意速办”平台案件,截至目前,共分拨统筹处理诉求件1497条,处置率高达99.6%,2名工作人员荣获为福城街道民意速办感动福城十佳基层工作者。四是深化定格化管理服务。依托党群阵地开展“与邻共建、与友共享”等亲邻类项目7个,组织开展节庆活动、教育宣传活动、技能培训、亲邻茶铺等亲邻服务100余场,服务居民共6000余人次,获得媒体报道153篇。落实“书记茶话会”、“社区丈量”行走计划等机制,聚焦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治安稳定等难点问题,开展各类活动80余次,收集解决群众困难诉求75条。
三、心系民生福祉,共绘幸福蓝图
一是民生项目添“温度”。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申报立项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12项,金额共计95.53万元,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极推进武馆村、茜坑路片区“瓶改管”集中通气点火,完成354户居民天然气点火;指导新建观澜二小宿舍及南木老村15号旁等2处电动车充电桩,有效缓解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二是公共服务有“广度”。全年针对辖区低保、特困及高龄老人、残疾、计生特殊家庭、困境家庭等特殊人群开展156余次入户探访慰问,传递温暖和温情;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四害消杀”等公共卫生服务,并“线上+线下”为居民科普健康知识,先后荣获区、街道公共卫生“六好”社区等荣誉;做好“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走访慰问辖区109名退役军人,进一步传达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三是社会救助见“力度”。为91名户籍老人申领高龄津贴,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43份,申请辅具购买补贴19份,切实做到社会救助服务。同时,积极做好流浪人员的摸排救济工作,协助20余名社会闲散人员解决临时吃饭问题,让贫困救助人员感受到政府的关爱。
四、携手社区治理,共绘美好画卷
一是做好“定格+调解”工作。严格落实好领导包案制度,发挥群诉“小分格”作用,增强捕捉“弱信号”能力,重点做好在建工地、教育培训、劳资纠纷、涉众金融、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重点领域的矛盾化解工作,全面推动民生诉求服务工作,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今年以来,共受理和处置群众诉求案件671宗,化解率98%,8名诉求居民向社区送来致谢锦旗。二是深化警社群联动机制。坚持每月一大会、每周一小会,落实警情定期通报工作制度,全力压发警情,持续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组织动员辖区城中村、花园小区群防群治力量,组建平安巡查志愿队伍14支共754人,选取辖区55个巡逻点位,智能形成5条巡逻路线,常态化开展线上“平安义巡”189场次,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群防群治工作网络,为平安四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凝心聚力共筑美丽宜居社区。严格落实市容环境“定格化+街区制”工作机制,社区党委班子带头分区分片开展市容卫生专项整治,深入治理占道经营、乱丢垃圾、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同时发动区和街道挂点社区职能部门、股份合作公司三会成员、党员代表和爱心企业等人员积极开展垃圾分类、重点区域交通秩序整治、植树“添绿”等活动。今年来,开展垃圾分类450余人次,交通劝导120余人次、植树活动2场、种植树木110棵,进一步改善辖区生态环境。
二、存在问题
(一)党建工作特色未凸显。一是缺乏创新性实践。党建工作习惯于完成上级部署的“规定动作”,而在结合社区实际主动谋划、创新开展工作方面有所欠缺,未能形成具有特色的工作亮点。二是品牌效应未形成。前期由于党群服务阵地资源严重缺乏限制了党建活动的开展,现新阵地处于建设阶段,难以举办有影响力的党建活动,特色党建品牌还需进一步打造。三是党员参与度不高。部分年轻党员因工作繁忙、个人兴趣等原因,对支部活动缺乏热情和投入;部分老党员拥有丰富的经验、深厚的党性修养,但其潜能和影响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完全释放。
(二)社区治理效能待提升。一是市容环境整治需加强。如福兴小区、滨河花园、楠木别墅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至今未落实移交,导致小区路灯损坏、绿化缺失等问题,居民反映强烈,且多次被市容环境测评扣分。二是地铁站周边秩序管理需改善。长湖地铁站电动自行车临时疏导工程因街道小额零星工程经费紧缺,项目搁置一直未实施,该地铁站“停车乱、停车难”的困局未能有效破解。目前已重新申报2025年第一批民生微实事工程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项目落地。三是消费纠纷矛盾需化解。受经济影响,福城天虹商场涉及健身房、培训机构、儿童游乐店铺等预付式消费纠纷问题突出,涉及会员人数也十分众多,仅仅依靠社区及警区力量难以有效妥善解决,须多部门联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三、认识体会与努力方向
2025年是全面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也是社区从“基础治理”向“高效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站在一年的新起点,我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充足的干劲,用脚步丈量民生冷暖,用行动书写发展答卷,共同绘制幸福社区的壮丽蓝图。
(一)党建引领强根基,凝聚发展红色动能。一是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让党性“根深叶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用理论解难题”为导向,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转化为社区发展的实践力量。结合居民诉求,组织党员就民生热点问题进行实地调研、讨论和解决,让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能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将党建融入社区日常,让党旗飘在“网格上”。把基层党建与网格化管理深度结合,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整合辖区资源,构建“社区+党支部+物业”三联工作体系,营造社区“亲邻”文化氛围,切实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街道”。落实“四个万家”方案,党员干部带头服务居民,让居民群众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三是打造主题品牌项目,让特色“亮起来”。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和服务驱动,继续推进“与邻共建、与友共享”治理模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非遗体验、节庆互动和红色教育,打造居民情感共融的“精神家园”,让“邻里一家亲”成为四和社区基层治理的新风尚。
(二)全周期管理提质效,构建治理精准闭环。一是强化“主动发现”机制,让隐患“跑不过预警”。聚焦辖区人口多、流动性强的特点,建立“安全网格员+数字预警系统”双轨管理机制。网格员、整治组定期巡查消防隐患、交通乱象,配合数字系统的实时监测,实现隐患问题动态更新、实时预警、分类处置,推动治理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变。二是打造“居民+企业”共治格局,让服务“贴得更近”。充分挖掘社区内企业资源,联合物业公司和爱心企业共同参与治理工作。引导物业及大型商超组建义务消防队,进一步筑牢消防安全的人民防线。与辖区公益爱心机构加深合作,扩大公益兴趣课程的覆盖范围,通过“志愿换实践”“教学换宣传”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三是推动“数据跑腿”改革,让民意“即刻有回音”。强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优化数字社区工作台功能,抓实问题隐患清单,实时上传数据、更新动态,并建立“回头看”复查机制,形成“隐患发现—整改—复查”的闭环管理流程,切实做到“整改一处、销号一处”,形成问题有清单、整改有措施、解决有反馈的工作格局。
(三)聚焦幸福民生,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一是优化社区公共服务,让“家门口”更便利。大力创新开展“家门口”的邻里活动,优化“亲邻嘉年华”活动,完善“亲邻合伙人”计划,通过便民服务、趣味游戏和手工活动,增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二是创新志愿服务形式,让公益“人人可参与”。扩大“亲邻共享招募令”覆盖范围,吸引居民加入互帮互助的志愿者队伍,组建邻里互助的兴趣小组,持续引入“能人达人”“社区合伙人”等角色,推动居民从“观众”向“参与者”转变,为社区共建注入内生动力。三是深化文体活动覆盖,让精神生活“活起来”。聚焦不同人群需求,灵活调整活动时间,在活动策划环节,邀请专家学者、专业艺人等深度参与,设计更多全员参与、互动性强的环节,并鼓励中青年家长带孩子共同参与亲子活动,提高居民全员参与度。
力行必成,风雨兼程。我们将以坚定的信念,恪守责任,扎实推进每一项工作,携手同心,共同谱写服务居民、改善民生的新篇章。以实干为舟,以责任为帆,我们必将在这片沃土上,种下希望,收获美好,共建“和美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