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龙华街道景龙社区2024年党组织工作总结

来源: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办事处日期:2025年04月30日 【 字体: 打印打印

  2024年,在龙华区委和龙华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在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及驻点团队的帮助和指导下,景龙社区围绕街道中心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四举”答“四卷”推动社区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锚定“凝心铸魂”明坐标,在入脑入心、笃信笃行中交出“思政答卷”。一是原原本本“读”,“持之以恒”在强化政治建设上带好头、作表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双学习”制度,依托“三会一课”开展“抓书记、书记抓”督学活动22次,确保党纪学习教育“全面启动”“挂图作战”;发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由党员干部带头读原文、悟原理,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教育引导党员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持续培根铸魂。二是深深切切“悟”,“细嚼慢咽”在创新理论武装上领好队、把好舵组织邀请专家讲师团、社区第一书记及党组织开展专题党课38场,以“集中+分散”持续推进社区勤廉队伍建设;线上运用“两微一端”、学习强国等推送主题学习内容680余次,线下发放学习教育书籍1000余本,推行支部联学“1+N”机制,引导党员学习掌握《条例》主旨要义,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三是扎扎实实“干”,“躬身笃行”推动学思践悟上走在前、干在先。把党纪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相衔接,深入群众走访调研144次,开展“左邻右舍半月谈”“我为社区献一策”等特色活动46场、收集问题意见152个,解决各实事难事314件;开展“亮晒比促”20余场,通过学先进、找亮点、补差距、拓思路,让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

  (二)围绕“组织建设”强作风,在走街串巷、穿堂入户中交出“实干答卷”。一是稳扎稳打,精进不休,以“政治聚魂”牢筑“先锋堡垒”。推进“源头工程”,加强“红色枢纽阵地”建设,以评选“四强”党支部、“四优”党员为抓手,以“支部一品牌一特色”为载体,推动形成“铸品牌、提质效、强监督”的基层党建生动局面;创新实践“七个一”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实现规定动作严落实、自选动作有特色,着力推动基层党建素质能力全面过硬,扎实筑牢基层“红色堡垒”。二是勤学善思,深悟力践,以“强基固本”淬炼“信念先锋”。组织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夯实“思想根基”,牢固“站位意识”;组建“社区发声人”队伍,培育一批懂民情知民意、敢担当善作为的先锋力量,提升社区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含金量”;厚植生态理念,开展“植绿添彩”结对共建,打造特色“共建亲邻林”,赋能助推“百千万”工程。三是提振作风,创优服务,以“初心使命”激发“实干先锋”。擦亮“亲邻”服务品牌,开展“与邻相约”“百家宴”“长者乐聚”“童话未来”等系列活动42场,覆盖18个小区,惠及8000余人;依托定格化服务及“敲门”行动机制,深化“支部联片,党员入格”,全年化解邻里纠纷314起,认领群众微心愿169个;分领域、划主体组织开展“优服务”培训10余次,优化服务质量,打造群众想来、常来、爱来的服务阵地。

  (三)突出“守正创新”齐争先,在踔厉奋发、锐意进取中交出“匠心答卷”。练就安全管治“新招式”,让多元联动邻里平安”。依托定格化服务及“敲门行动”工作机制,创新实践“三二一”工作法。组建三支队伍,构建二套机制,落实五个一律,以“重点领域+日常工作”抓“突出隐患+典型事故”,以“精准发力+闭环管理”力促安全整改“零容忍”“落实处”。2024年,辖区消防“火情”同比下降32%。二是描摹退役军人“新蓝图”,让“拥军优属”焕“余热生辉”。积极响应上级“思政落在站上”相关要求,创新实践“三三三”工作法,让红色血脉在“面对面”的群众服务中赓续传播;活用资源优势,推进特色思政课堂协同育人,鼓励退役军人以个人或集体形式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全年累计开展宣讲32场、志愿服务70余次,服务居民群众近4000人。打造活力小区“优样板”四治融合政令畅通”。凝聚党群、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三”力量,创新实践“四治融合”,打造景华新村“二四六八”现代活力小区建设示范样板,完善居民服务体系,着力推动降警情、控案发,小区警情全年同比下降45%。2024年12月,龙华区委组织全区68个社区到我社区开展“现代活力小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动现代活力小区建设助力赋能“百千万”工程。

  (四)紧扣“人民至上”办实事,在保境安民、惠民利民中交出“为民答卷”。一是盯民生、暖民心,聚焦“群众服务关键”增幸福。坚持党建带群建,开展深漂老人年夜饭、老年婚纱摄影、儿童议事会等主题活动58场次,服务3800余人;帮助120名残障人士申领补贴8万余元,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162万余元;结合重点节日开展帮扶慰问400余次,探访辖区特殊长者、困境妇儿70余户,发放各项津贴合计424.6万元。二是强联动、准施策,严守“人民安全红线”保平安。结合“支部联片,党员入格”,做实周三整治日、平安假日等专项行动,开展专项整治190次,检查各类场所7630家,整治隐患921处;常态化开展消防拉练及比武43场,培训700余人,提升整体业务水平;抓牢交通安全防范,开展宣传专项行动43次,走访覆盖6800余户,发放手册2万余份,交通劝导上万人。三是勤走访、广搭台,助推“老旧小区加梯”添福祉。坚持民生根本,推进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针对过程中意见难统一、办事程序繁等难点,深入挖掘“四带”特质党员群众代表,组建“小区发声人”队伍,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搭建协商平台等方式,推进“惠民工程”落地落实。2024年推进10个老旧小区55个单元开展电梯加装,通过联合审查38台、推进中17台,累计发放补贴13台共455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理论学习质效不明显,理论指导实践“精准度”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支部党建工作创新思路欠缺,组织生活“刻板”乏味,与实际结合不足,导致党员的参与热情不高;部分党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邃内涵领悟尚浅,在理解的精准度与深彻度把控上存在欠缺,理论指导实践转化率不高;部分党员学习“碎片化”、不系统,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拓展延伸,导致处理问题主观能动性发挥受限,工作成效难达预期。

  (二)支部高效协同较薄弱,基层示范引领“组织力”待进一步增强。社区下辖党组织数量较多,且大部分支部书记委员均为兼职,受年龄和工作影响,质量参差不齐,支部工作分配缺乏清晰的规划与界定,较难构建起高效协同机制,导致工作贯彻落实、面向群众服务等方面受到束缚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引领示范作用,整体工作质效下滑,削弱了党组织在基层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三)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基层党组织“竞争力”待进一步提升。追责问责机制不健全,在党建工作督促检查落实上不够深入,存在强考核、弱问责现象,支部间主动交流与切磋意识缺乏;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虽有部署,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被动应付,缺乏自主创新谋划;监督机制不完善,部分党员和支委对于自觉接受监督或行使监督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存在“监督别人有顾虑,受到监督不习惯”的现象。

  (四)党建品牌创新性不足,社区党建品牌“原创力”待进一步激发。党建品牌培育未能与时俱进,工作开展视野不够开阔,对工作进程中涌现的优秀实践成果未能及时总结提炼,缺乏运用创新思维做深做透工作的能力与魄力;党建品牌培育标准有待提高,在借鉴吸收先进经验方面力度不足,推广普及有效做法积极主动性不够,导致品牌打造质量欠佳,工作独特性与“闪亮点”不显著,以致工作推进质效不高。

  三、认识体会和努力方向

  (一)瞄准“实干”靶心显作为,落好思想启航“关键子”。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力。深化支部建在小区上,强化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二是突出堡垒聚合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擦亮思政微课堂与行走思政课协同育人品牌,不断提升组织领导力、思想引领力;三是突出创新内驱力。理顺思路,系统筹谋,扎实推进“支部一品牌一特色”建设,持续增强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破解党建工作中的难点、堵点。

  (二)紧扣“服务”要诀提效能,打造基层治理“新亮点”。聚焦“一老一小”两个关键,依托定格化服务工作机制,结合“四个万家”及“敲门”行动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干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勤走访、多联系”推动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深入推进民生服务综合化、智能化,依托社区数字治理平台推动民生诉求“当即看”“马上办”,切实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实事、把群众事办好。

  (三)聚焦“活力”精髓展功夫,绘就基层治理“工笔画”。完善健全现代活力小区建设“四治融合”机制。织密“自治”组织网络,强化体系建设,发挥成员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带动居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兜牢“法治”殷实保障,以“优势互补、警社联动”推进多样式诉源治理,推动形成居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和谐稳定局面;激发“德治”以点带面,不断挖掘小区志愿力量填充党群“间隙”,让志愿“红细胞”以实际行动带动居民融入自治;深化“智治”提质增效,以群众需求体验为向导,不断强化移动端数字程序功能集成,推动居民服务需求“云端流转”,让现代活力小区建设及治理乘“数”而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