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区 > 龙华区社区“三务”公开专题 > 党务 > 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 > 本单位党组织重要决策 、工作部署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2024年,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北站社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嘱托、接续奋斗,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编织和美北站、幸福家园的社区蓝图。2024年社区获评第二十一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社区”、深圳市第二批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现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以思想领航增强基层治理“向心力”。一是理论夯基,标准化、规范化、长效化抓实“三会一课”制度,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创新党课形式,邀请市党代表进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党的好声音声声入耳、深入人心。二是严抓党纪,紧紧围绕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按照部署、对照、检视、总结等全过程开展专题学习,持续组织党员每周五观看警示教育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三是行走思政,组织辖区老党员带领青少年前往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研学,大手拉小手传递爱与责任。五一、建党等节假日在各露天广场播放红色电影,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四是实践落地,坚持学以致用,开展消防安全等检查184场次,处理解决群诉案件1639宗,调解经济、工伤、劳资等纠纷274宗,涉及人数达3074人,涉及金额1.15亿元,开展禁毒反诈反黑宣传活动30余场次,以服务践初心。
(二)以组织联建激发基层治理“耦合力”。一是支部履职显担当。积极搭建“支委日”交流平台,开展红色铸魂、赋能提升、交流分享等特色活动,着力培育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爱岗敬业、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党务队伍;鼓励各支部结合优势和居民需求,开展亲子集市、普法达人、百家宴等活动,一支部一特色成效显著。二是联席联动谋新篇。深耕细作党组织联席会,发展壮大成员单位达47家,点对点、牵线搭桥式交流成常态。协调巴士集团、地铁物业等多方,开通专线接驳公交,帮助产业园3000多名员工解决上下班出行难题。组织辖区学校学生到美团等企业参观研学、拓展视野,联动玉龙学校、汇隆汇德等多个党组织打造绿美社校共建林,丰富“三区”融合新内涵。三是伙伴共商促发展。针对社区治理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常态化线上与全国21个伙伴社区议事交流。前往成都安公、西安咸东、北京安华里等社区分享基层治理经验,共同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
(三)以多元共治提升基层治理“软实力”。一是搭平台、建机制,一社三会有新活力。全年召开十余场次社区专家参事会、居民代表议事会,探索闭环议事机制,围绕优化小区架空层、铁路降噪等议题专项讨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精细培育心理关爱、邻里守望、拥军支前等10支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长者陪诊送餐、“拥军食堂”等特色服务项目,全年4855次志愿活动服务居民近5万人次。二是破壁垒、整资源,定格服务有新实绩。充分整合片区格长资源,根据片区特点、群体类型、隐患情况及居民需求开展入格服务。如龙悦居片区格联动龙华供电局每月定期在党群开通办事窗口,和格长一起为独居老人、残障家庭进行安全用电检测。三是重参与、补短板,社会组织有新潜力。召开书记茶话会点对点收集意见建议,指导43家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履行社会责任。打造社会组织文化墙,鼓励开展文艺汇演、送春联暖民心等活动,实施“增益计划”,邀请公益领域专家为社会组织人才赋能充电,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依托社区公益转型项目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四)以亲邻服务厚植基层治理“凝聚力”。一是聚合力,强阵地。在党群服务中心嵌入式打造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站、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就业驿站,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功能,坚持全天候为民开放、微笑服务,将服务人群从一老一小拓展到青工、人才、特殊群体等,创新推出“北站的邀请”“童友好童畅享”等特色活动,每周服务居民群众超3千余人次,全年接待包括中组部、广东省委、乌拉圭等各地考察调研团395批11502人次,让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故事传播更远。二是创品牌,优服务。启动第二届北站社区节,举办“同心筑梦 和美北站”升旗仪式,邀请党员、老兵、企业员工、学生、社会组织、物业等代表共同参加,激励社区广大党员群众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北站实践的美好未来。利用现有公配用房打造创益空间,探索孵化帮扶一批居民围绕托育、陪诊、家政等项目创业就业,融入社区发展。持续办好亲邻运动会,引导商圈共建举办厨王争霸赛,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三是惠民生,暖民心。用心用情做好“一老一小一残一困一军”关爱服务,建立多口径动态底册、多层次走访机制、多元化服务体系,生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手册,相关经验做法被省“百千万工程”信息专刊推广,获区领导批示肯定。举办第六届“一社三会”颁奖盛典,连续两年开展独居老人除夕年夜饭,社区邻里和睦氛围愈发浓厚。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社区聚焦去年存在问题进行整改提升:一是针对组织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的问题,今年探索建立社区党支部班子后备人选发现储备机制,通过组织推荐、党员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优秀党员,下步将按照跟班学习、岗位锻炼等方式鼓励后备人选参与到支部建设工作中,解决班子力量不足及履职能力欠缺等问题。二是针对治理的颗粒度不够精细的问题,在定格化服务中主动承接区、街道资源,如开展青年夜校,同时积极链接外部资源结合片区特点下沉服务,如联动供电局、地铁27号线等开展服务,实现横向联动,拓宽定格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三是针对服务的质效仍可优化的问题,在经费日趋紧张的形势下,进一步导入社会公益资源开展活动,做实多元参与。如老年大学中较受欢迎的烘焙、八段锦等课程讲师均招募自社会组织的带头人,大幅降低项目运营成本。如中医进党群项目采取“政府补贴一点,居民自费一点”的半公益收费模式,服务质效都有了提升。
一年来,在各项工作推进总体有序、成果丰硕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落实基层治理和党建重点工作方面仍有不足。一是党纪学习教育存在系统性与深入性不足。开展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深刻,缺乏长期规划与系统安排,导致部分党员对关键条款与规定的理解仅停留于表面,党纪学习教育期间仍有极个别党员出现酒驾等违纪行为。二是党建思路需进一步拓宽。一方面,目前社区党建工作看似多点开花,但在破题解题上仍有不足,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特别是聚焦物业纠纷、信访维稳等方面,如何构建党建引领多元调解的工作模式还有很多路径值得探索与实践。另一方面,党建引领助推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存在不足。近年来,随着北站商务中心区的崛起,汇德、汇隆、北站壹号、天俊等商务楼宇陆续投入使用,上千家优质企业入驻,仅走访企业、摸排需求等工作任务就耗费社区工作人员大量精力,同时社区还面临因规划滞后导致的停车难、服务设施不完善等治理难题,如何通过党建赋能激活楼宇经济的破圈融合,社区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思考的地方。三是社区多元共治的模式亟待创新。社区通过“一社三会”、书记茶话会等基层治理模式激发了居民参与议事协商与社区治理的源动力,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如何化解居民需求与社区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成为社区党委的重要探索之一。今年来,社区升级改造创益空间,启动“社区合伙人”项目,尝试引导居民精准对接特殊群体个性化需求在社区创业就业,但在“政府+市场+公益”的探索中思路仍不明晰,缺乏有力抓手。
三、认识体会和努力方向
一是强引领,激活力。持续擦亮党建品牌项目,发挥好党组织联席会和“三区融合”共建优势,强化常态互动交流,提升服务商圈能力,重构资源库、需求库,把共建项目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惠民服务有效对接。深化“一支部一特色”经验做法,聚焦作用发挥挖掘更多优秀党员,健全机制培优育强支部班子后备力量,为全面推进社区党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深耕“一社三会”基层治理模式,依托为居民赋能、优化议事流程等方式,引导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共同体。
二是强联动,凝共识。坚持党建引领,强化联动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以“赋能共建”为主题,开展培训指导、拓展提升,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等自治队伍的领导力、组织力和专业力。对接居民群众需求,持续扩大培育专业型志愿服务项目,如陪诊、手艺人等,链接更多资源丰富志愿者关爱激励,提升志愿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强化党建带群建,扩大网格妇联覆盖,以金亨利、龙悦居网格妇联为榜样,强化引导和赋能,撬动更多资源,织就小区服务网络。
三是强资源,益服务。持续探索“政府+市场+公益”的服务模式,进一步激活社区慈善,把特殊群体实际需求,整合生成独居老人年夜饭、爱心妈妈喘息服务、困难家庭“一户一策”兜底帮扶计划等公益项目,面向市场进行慈善对接。整合优质资源,根据属地特性分类下沉,用活党群服务中心、V站、亲邻之家等阵地,进一步打造业态丰富、活动优质的党群服务圈,满足居民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