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区 > 龙华区社区“三务”公开专题 > 党务 > 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 > 本单位党组织重要决策 、工作部署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一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新和社区党委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及社区工作效能。现将2024年抓党建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学思想、强党性,以党的建设发挥组织核心引领作用。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夯实思想根基。扎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运用“双学习”法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并通过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组织生活会等各类学习活动100余场,继续抓好8本主题教育学习书目内容的学习,规范学习形式,明确学习重点,深化改革意识,以此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组织战力。社区圆满完成了党委以及田背腾盛股份合作公司党支部班子补选工作,同时新成立的三个城中村党支部扎实履行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深入强化党员“双报到”机制,常态化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并利用“深圳先锋”平台动员党员深入花园小区和城中村开展垃圾分类、平安夜巡、困境慰问、纠纷调解等各类志愿服务,确保参与率100%。三是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树牢红线底线意识。社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通过两轮学习,要求每位党员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原原本本学习,全力争取把《条例》的每一条、每一款学清楚、弄明白,同时将党纪学习教育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先后采取观看教育警示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帮助党员更深入、更透彻、更准确掌握“六大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四是不断优化阵地服务,持续营造和睦氛围。社区聚焦党群阵地优服务机制,全年开展1场党群阵地优队伍培训以及11场阵地消防演练行动,切实将培训和演习成果落实到为民服务工作当中,以阵地优化促服务提升,不断增强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守初心、同奋进,落实“定格化服务”模式为基层治理添动力。一是坚持躬身力行,在安全稳定上抓常抓细。成立3支股份公司安全应急分队,通过“三查一宣”联合社区开展消防整治行动650次,巡查三小场所2837场,整改隐患482个;调处矛盾纠纷处置232宗,总办结率99.38%,稳控社区大局稳定;开展各类平安宣传96次,张贴宣传海报800余张,派发宣传单张2万余张,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显著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知识的知晓率。二是聚焦企业需求,在惠企服务上善作善成。积极落实企业服务“5131”工作机制,举办3场企业专场书记茶话会,针对福庭工业区企业代表集中诉求,联合园区物业、股份公司和社区力量,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提升园区营商环境;开展虚拟园区企业走访378家,开展企业用工政策、安全生产教育、职业病申报普及等各类惠企助企活动23场。有效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顶压前行、有序完成2269家企业信息数据,完成率115.94%。三是坚持品质提升,在城市治理上有序有力。落实《福城街道市容环境“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压实街区长工作职责,全年共开展各类市容整治2783项,清运垃圾200余吨;开展入户宣传300余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5场,完成“六乱一超”市容环境整治近800宗;按照龙华区“绿美龙华”工作要求,在见义勇为主题公园、清华路街心公园周边开展2次植树活动,种植树苗100余棵。
(三)集民意、抓落实,不断推进“亲邻社区”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归属感。一是软硬件提升同发力,召开阵地服务提升书记茶话会2场,全面收集民意诉求,深入优化龙光、竹村党群服务阵地硬件设施,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阵地优服务志愿活动120人次,对标“民生七优”要求,申报民生微实事等项目13项,活力资金项目20个,面向居民开展健康、便民、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二是提升居民共建共治意识,以亲邻之家为载体,开展了5场专场便民集市服务,通过搭建平台、升级形式、扩大宣传,促进了辖区居民交流融合,营造了更加和谐友爱的“亲邻”活动氛围。同时依托家风家训文化营造项目,组织青少年参与家风讲解6场,培育家风宣讲员志愿者队伍,营造社区文明新风尚。开展长者健康徒步、亲子志愿者活动,成立健康生活服务队、亲子志愿服务队,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三是加大弱势群体关爱帮扶力度,坚持每周走访残疾人、老人和困难人员,完成残疾人两项补贴认证26名,残疾证申请4件,申请各类辅具18件。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更新32件,残疾儿童康复服务28件,在岗残疾人就业补贴2件。为高龄老人办理居家养老服务、长者助餐、高龄津贴资格认证45人次,每月定期入户关爱高龄老人、残疾人、困难群众共计213人次。完成临时受困、低保入户和临时救助9人;四是开展退役军人建档走访、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节日慰问服务,组建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服务总时长100小时。积极推进征兵宣传工作,面向企业、物业、股份合作公司开展国防教育宣传,社区1名青年光荣入伍。五是精准实施重点人群关爱工作,对在册精神患者、吸毒人员提供心理服务共18人次,协调心理咨询师、妇联、团委多方力量,为重点人群提供情绪支持疏导,及时化解因心理因素引发的不良情绪,杜绝极端事件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党建与管理水平仍亟待提升。一是党支部战斗力不平衡。部分党支部存在工作方式单一,创新动力不足,导致在组织生活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所欠缺,影响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党员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党支部对于支部党员的关心了解程度不足,没有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向心力,导致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下滑。三是党建与业务融合不够深入。部分党员干部在落实党建引领工作中,存在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度不够,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成效。
(二)党群阵地供给和服务仍需优化。一是党群服务阵地供给相对不足。目前辖区党群服务中心仅设置了便民服务窗口,无相关功能室和活动室,同时仅有竹村西区1个党群服务V站且点位不明显,阵地资源供给不足,亟待加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二是党群阵地服务功能需要持续优化。受限于客观条件,目前竹村西区党群服务V站仍然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功能室欠缺等硬件问题,V站的服务功能仍是今后要大力优化的方面。三是党群服务品牌打造的动能不足。部分社区党群服务人员在业务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服务方面均有欠缺,同时创新性不足也是阻碍打造“一社区一特色”品牌的重要因素。四是党群阵地服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和值守义工对于党群服务中心以及V站的工作制度以及设施设备的使用、检查存在着了解不深的情况,缺少具体规范。
(三)社区综合治理能力仍有优化空间。一是对社区数字化管理平台使用不够到位。部分工作人员对社区管理平台的使用频率不高,并且对于平台的功能认识也仅仅浮于表面,没有形成高度重视,导致相关业务不能高效开展。二是维稳力量尚显薄弱。社区积极主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禁毒、扫黑除恶常态化以及平安宣传等行动,积极协调街道部门,做好日常纠纷处理,但仍存在维稳力量不够、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在面对突发事件方面,需要街道各部门大力支持、协调联动。三是基层共治力量仍需增强。目前辖区基层治理力量主要还是依靠街道、社区以及警区,虽然已充分组织和发动党组织、团委、妇联以及其他多元社会力量进行共治,但整体上还是不能充分满足基层治理需求。
(四)辖区环境维护与安全保障仍要加大力度。一是市容市貌问题较为突出。辖区地铁口、城中村以及三小场所存在乱摆买、乱张贴等情况,部分花园小区存在垃圾分类回收不到位等情况,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同时辖区公园存在文化内涵不足,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二是居民交通意识有待提升。尽管社区开展了大量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但仍有部分居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闯红灯、乱穿马路、骑电动车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三是消防隐患排查和宣传力度仍要加强。虽然已经开展过多次专项整治行动,但违规住人、电动车违规充电、消防通道堵塞等相关隐患还是屡屡“回潮”,要下更大力度进行整治和宣传。
三、认识体会和努力方向
(一)继续提升党组织理论学习和管理水平。一是强化政治功能,推进思想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新思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政治素养。通过常态化学习机制,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始终跟党走,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力。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组织活力。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和考评,确保党支部班子成员政治过硬、能力突出。同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力度,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推动党支部在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等领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三是完善党员管理机制,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确保党员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继续加大对青年党员的培养力度,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四是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深化“党建+”工作模式,确保基层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不断深入挖掘党群阵地服务潜力。一是强化需求导向,丰富亲邻活动。用好“小微”党群服务阵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资源下沉,多样化多形式开展亲邻活动,因地制宜、多元共建,打造亲邻服务优品牌。二是加大人才组建培养力度,提升服务实效。切实发挥党委、团委、妇联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展阵地优服务培训,培养社区服务专业型人才,同时加快AI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进社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为辖区发展注入更多力量。
(三)坚持加强社区治理和为民办实事力度。一是加强定格+服务,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继续完善“1格6岗”服务组织架构,压实党员定格化管理服务责任,结合“社区丈量”计划、“双报到”机制,积极发动党员、共建单位等资源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扎实开展社情收集、城市治理、民生实事等工作。二是狠抓安全生产,确保生命财产安全。以“三查一宣”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三小场所”、出租屋、工业企业、公共场所、住宅小区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等场所的隐患排查,不断健全社区消防安全治理格局,加强二次装修、小散工程监督、报备、培训等工作及在建工地巡查监管力度,落实安全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