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区 > 龙华区社区“三务”公开专题 > 居务 > 工作报告
2024年,红山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美好生活在红山”为愿景、以“红山共理”为服务理念,积极履行居委会各项职能,较好完成各项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下属专业委员会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
红山居委会下设五个专业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居民调解委员会、社会服务妇女儿童委员会。五个专业委员结合自身定位,围绕主责主业定期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便于更好为居民提供服务。如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每月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培训,对社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培训讲座、垃圾分类户外宣传活动,组织共理人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提升行动。红山社区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创建工作在龙华区现场答辩中荣获第一。在深圳市“街区制”城市管理改革和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推进会上,红山社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社区代表在会上分享了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亮点;公共卫生委员会每月联合辖区共建单位如红山医院、归朴堂、乙真堂等医疗单位开展健康讲座、中医义诊、理疗、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等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活动,共计开展70余场,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意识,促进健康社区建设;居民调解委员会处理劳务工等纠纷4000余宗,处理教培机构爆雷及莱蒙油烟扰民等国1件105宗;社会服务妇女儿童委员会受理妇女儿童维权个案4个,婚姻家庭权益信访案件100余宗,开展普法、家庭教育活动80余场,保障社区妇女权益,推动辖区妇女儿童工作走深走实。
(二)居委会各项职能发挥情况
红山社区居委会根据《龙华区社区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履行居委会各项职能,具体如下:
一是民主自治职能。推出“社区共理人”行动计划,挖掘社区内具有专业能力的群众骨干和社区领袖达人参与社区治理。红山社区居委会注重服务群众和发动群众有机结合,通过线上招募和线下走访等方式,积极引导并鼓励居民成为共理人。目前,已有300名居民成为“共理人”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紧接着,推动发展了101个“共理单位”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加强了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整体的服务效能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再者,根据社区商业发展繁荣的特点,积极联动商圈、银行等两大行业,推动行业参与社区治理,打造“共理行圈”,推动社区公益服务事业持续发展,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二是民主协商职能。2024年召开居民代表会议4场、议事会13场,围绕民生微实事、活力资金申请、垃圾分类等议题收集社情民意,协商解决涉及居民整体利益的事务,形成“居民提议—协商共议—联动落实”的闭环机制。
三是监督评议职能。社区“共理人”吴先生作为居民代表参加深圳市长岭皮水库取消供水功能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事项听证会,激发更多市民加入水资源保护的行列。
四是办事服务职能。在深入开展社区调研及服务方面,红山社区居委会整合党群V站社工、志愿者等资源,开展需求调研活动、宣传政府惠民便民利民政策。全年实施活力资金项目13个,开展聚善日主题活动12场,覆盖文娱、居民赋能、社区治理等领域,惠及居民近5000人次。通过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活动获媒体报道及社区居民高度认可。对辖区的困境儿童、独居老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弱势群体进行入户探访慰问,自2024年以来,红山社区居委会持续深化对特殊困难人群的关爱行动,累计覆盖210户家庭,通过一系列贴心、务实的慰问活动,传递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有效提升了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在推行社工专业服务模式方面,居委会专职联动党群V站社工,链接辖区资源,开展小儿推拿、美术课、国际象棋等小组活动,针对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个案服务;在规范居委会出具证明事项及服务事项方面,红山社区居委会根据《深圳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为辖区有需要的居民出具相关证明,自2024年以来,累计出具约300份证明,并规范做好证明存档工作。
(三)年度工作亮点与成绩
本年度基层治理实现双突破:成功入选龙华区“星级居委会”打造对象,获专家团队定期指导;环境物业委员会工作获市、区两级肯定,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在区答辩中荣获第一。作为全市基层治理创新标杆,在深圳市“街区制”改革暨垃圾分类推进会上分享创新经验,形成具有示范价值可推广的“红山模式”。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用好居民议事平台,拓宽居民参与渠道
社区将进一步用好现有的社区议事平台,如天方夜“谈”书记(居委会主任)茶话会、亲邻商圈服务站等,广泛收集并倾听居民的意见建议,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议事平台,拓宽居民参与议事渠道。
(二)用好“红山共理”资源,提升居民服务质量
进一步整合“红山共理”资源,搭建多元主体间的资源链接平台,开展更多贴近居民需求的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
(三)充实“红山共理”力量,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宣传册等方式扩大“红山共理”宣传面,深入挖掘和发动更多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行业等加入“红山共理”,共建美好红山。
(四)“美好生活在红山”大品牌体系,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接下来将围绕“美好生活在红山”这一理念,系统性地梳理并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如“红山共理”“红山·红”“红山·社造”等,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和辨识度的品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