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华区民治街道综治中心指挥大厅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平静。民乐警区紧急反馈:辖区内一名群众疑似遭遇电信诈骗,已从银行取出15万元现金,正准备通过同城跑腿将钱款转交给诈骗分子。一场由中心统筹指挥、多方力量联动的反诈阻击战迅速打响。
接到警情后,中心相关负责人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迅速下达指令,发布紧急预警,立即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化防控网络。经过多方努力,潜龙阁B栋一位住户在微信群看到消息,猛然想起丈夫上午曾提及要进行转账的情况,立即拨通电话联系其丈夫止付,15万元血汗钱得以保全。
龙华区三级综治中心彰显了平安建设巨大作用。早在2022年,为破解“两高一多”形态下的社会治理难题,龙华区在全省率先系统开展多层级平安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安建设中心(综治中心),夯实网格化、数字化双维支撑,构建“3+2+3+N”平安建设工作新格局。“三级平安建设中心(综治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入选《2023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优化阵地布局,建设平安法治服务“枢纽站”
按照“做精区级、做强街道、做实社区”思路,打造多层级平安建设体系。在区级层级,成立正处级事业单位的区平安建设中心(综治中心),成为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集综合治理、网格管理和数字治理指挥功能于一体的区县级平安建设中心(综治中心),在“五室一厅”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数字治理室、多元共治室、法律服务室三个特色功能室,不断提升中心实战实效作用。在街道层级,完成6个街道级平安建设中心(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市率先推进公、检、法、司力量实际入驻街道级平安建设中心(综治中心),首创“行走的平安建设中心(综治中心)”直插一线、直面矛盾、直击重点。在社区层级,完成64个社区级平安建设中心(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全市首创平安益家微治理阵地21个,将工作触角延伸、窗口前移、重心下沉,为社区、小区居民提供零距离、零收费的平安与法治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2024年8月,一所幼儿园因股权转让事项无法正常运营,导致预付款项处置、场地债务纠纷、就读幼儿分流以及教职工资拖欠等多方矛盾被激化,甚至引发了聚集维权的事件。区综治中心联动街道、社区两级中心,整合劳动、教育、司法、公安等多方资源,从劳动监察调查、教育资源链接、矛盾纠纷调处、应急响应处置等多方面入手,持续跟进纠纷调处事项,推进300余名在园幼儿全部分流至周边幼儿园、拖欠的教职工资落实结清,成功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整合多元力量,架起矛盾纠纷解决“连心桥”
构建“平安+”工作机制,制定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指引,推动公检法司等政法资源及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社会力量进驻各级综治中心,推动社区警区合署办公,充分发挥社区网格站作用,以平台聚合资源优势形成基层治理合力。创新实施“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改革,创设全国首家区级综合调解院,串联123个调解组织,调度下派法官、劳动仲裁员、青年律师等力量,有效解决各类调解难题。“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获奖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太好了,钱终于到账了,感谢帮我们解决拖欠工资问题,这下终于安心了!”在福城街道某工地群众诉求站点调解室里,建筑工人向福城街道章阁社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据悉,福城街道章阁社区网格员了解到一批工人被拖欠工资80余万元,网格员立即上报社区平安建设中心(综治中心)第一时间介入,详细查清欠薪原因,联合各方代表在工地现场搭建平台进行协商,推动项目施工单位尽快结算款项,持续跟进直至工人拿到拖欠薪资,从源头上妥善化解了建筑工人群体讨薪的矛盾纠纷。
突出科技支撑,深化全域数治“加速器”
龙华在全市率先推进“深平安”综合试点改革,打造最具政法特色的“@龙华—民意速办”平台,联通法院、司法行政、信访、劳动、民生诉求等条线上的业务系统,建成集矛盾纠纷预警化解、立体化治安防控、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综合指挥调度等于一体的全域数治指挥平台,进一步发挥中心在平安建设中全区域统筹、全领域协作、全体系贯通的枢纽型作用,实现矛盾纠纷“一键分拨”,调度各类平安力量参与处置,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龙华区信访总量11996件,同比下降81.42%,降幅为全市最高。
龙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11月以来,龙华区排查矛盾纠纷总数51365宗,化解率达99.3%,其中九成以上在街道和社区化解,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